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4-03 21:36

五十一、法句譬喻經——忿怒品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9 18:03 編輯
GIOVANNI MARRADI - Just for you
4U8p4fYUb88?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U8p4fYUb88
五十一、法句譬喻經——忿怒品
經文︰
『昔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調達與阿闍貰(ㄕˋ)王共議毀佛,及諸弟子。王勅國人,不得奉佛。眾僧分衛,不得施與。
時舍利弗、目連、迦葉、須菩提等,及波和提比丘尼等,各將弟子,去到他國。唯佛與五百羅漢,住崛山中。調達往至阿闍貰所,與王議言︰佛諸弟子,今已迸散,尚有五百弟子,在佛左右,願王明日,請佛入城,吾當飲五百大象令醉,佛來入城,驅使醉象,令踏殺之,盡斷其種。吾當作佛,教化世間。
阿闍貰王,聞之歡喜,即到佛所,稽首作禮,白佛言︰明日設薄施,願屈世尊,及諸弟子,於宮內食。佛之其謀,答言︰大善!明旦當往。王退而去,還語調達,佛已受請。當念前計,飲象令醉,伺候待之。
明日食時,佛與五百羅漢,共入城門。五百醉象,鳴鼻而前,搪揬墻壁,樹木摧折,行人驚怖,一城戰慄。五百羅漢,飛在空中,獨有阿難,在佛邊住。醉象齊頭,逕前趣佛。佛因舉手,五指應時化為五百師子王,同聲俱吼,震動天地。於是醉象,屈膝伏地,不敢舉頭,酒醉尋解,垂淚悔過。
王及臣民,莫不驚肅。世尊徐前,至王殿上,與諸羅漢,食訖呪願。王白佛言︰稟性不明,信彼讒言,興造逆惡,圖為不軌,願垂大慈,恕我迷愚!於是世尊,告阿闍世,及諸大眾︰世有八事,興長誹謗,皆由名譽,又貪利養,以致大罪,累劫不息。
何等為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自古至今,尠不為惑。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人相謗毀,自古至今,既毀多言,又毀訥忍,亦毀中和,世無不毀。欲意非聖,不能折中,一毀一譽,但為名利。明智所譽,唯稱正賢,慧人守戒,無所譏謗。如羅漢淨,莫而誣謗,諸天咨嗟,梵釋所敬。
佛說偈已,重告王曰︰昔有國王,喜食鴈肉,常遣獵師,張網捕鴈。日送一鴈,以供王食。時有鴈王,將五百鴈,飛下求食,鴈王墮網,為獵師所得,餘鴈驚飛,徘徊不去,時有一鴈,連翻追隨,不避弓矢,悲鳴吐血,晝夜不息。獵師見之,感憐其義,即放鴈王,令相隨去。群鴈得王,歡喜迴繞。爾時獵師,具以聞王,王感其義,斷不捕鴈。
佛告阿闍貰王︰爾時鴈王者,我身是也。一鴈者,阿難是也。五百群鴈,今五百羅漢是也。食鴈國王者,今大王是也。時獵師者,今調達是也。前世已來,恒欲害我,我以大慈之力,因而得濟。不念怨惡,自致得佛。佛說是時,王及群臣,莫不開解。』
白話解釋︰
『從前佛陀在王舍城郊區羅閱祇靈鷲山說法,當時佛陀的堂弟,惡人調達與國王阿闍貰共同勾結,想毀謗佛陀和諸弟子。阿闍貰王命令全國人民,不得信仰佛教。眾僧乞食,也不可供養飯食。
當時舍利弗、目犍連、迦葉、須菩提等大弟子,和佛陀姨母出家的波和提比丘尼等,各人率領他們的徒眾,遠走異國,只剩下佛陀和五百羅漢比丘住在靈鷲山。
有一天惡人調達到阿闍貰王的宮中與國王共議說︰現在釋迦牟尼佛眾弟子已經逃散了,還有五百弟子在他身邊。請大王明日邀請佛陀入城供齋,我那時候再找五百隻大象,用酒將牠們灌醉,等佛陀入城時,驅趕醉象,去踏死佛陀那一夥人,到時候由我作佛,來教化世人。
阿闍貰王聽完,感覺很對胃口,就到靈鷲山見佛陀,禮拜完畢,向佛陀說︰明天我準備一點微薄的齋菜,請世尊屈駕,和諸弟子一同來皇宮中應供。佛陀已經明白他的計謀,回答說︰很好!明天一早我準時到。阿闍貰王回宮之後,將經過通知調達,佛陀已經投入陷阱。調達便開始行動,依預定的計策,將五百隻大象全部灌酒大醉,伺候佛陀的來到。
第二天到了吃午齋的時候,佛陀與五百位羅漢,一同入城,這五百隻醉象,吼聲四起而來,一路上撞倒墻壁,折斷樹木,行人亡魂喪膽,全城陷入恐怖狀態。
這五百位羅漢以神通力飛至空中,唯有佛陀的侍者阿難,陪在佛陀身邊,酒醉的群象並排直往佛陀方向衝過來,佛陀當下舉起右手,五指變化為五百隻巨獅,同聲吼叫,震天動地,因此將醉象嚇得屈膝伏地,不敢抬頭。所有的大象一時被獅子吼聲震驚,酒醉當下解除,群象不自禁流淚悔過。
國王和全城大臣人民,也無不驚奇肅敬。世尊緩步向前,走到國王宮殿當中,與羅漢一一入席,食後為國王祝福。國王稟陳佛陀說︰我阿闍貰王,稟性不明事理,妄信調達的煽動,發動大逆不道的惡事,圖謀不軌,願佛陀大慈大悲,寬赦我愚昧的大罪!因此世尊向阿闍貰王及大臣人民說︰世間有八件事,令人動念設計誹謗他人,都是出於自己太重名聞,又貪利養,結果招致大罪,累報不得脫身。
這八件事,便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自古到今,很少有人不受它所迷惑。
因此佛陀便說了下面的偈語︰
世人互相詆毀,自古到今已然,既毀能言之人,又毀木訥之士,更毀中和君子,世間無所不毀。有心欲謗聖賢,不能中道而行,一毀一譽之間,只為利養名聞。明智之人所譽,乃是正直賢士,大智慧人守戒,人間無所譏謗,如同羅漢無為,不存邪心謗人,天人無不讚美,釋子梵天皆敬!
佛陀說完此偈,再跟阿闍貰王說︰從前有個國王,特別愛吃雁肉,常派獵人去張網捕雁。每天獵人都送來一隻雁鳥,以供佐餐。
當時有一隻雁王,帶著五百隻雁兒,飛下來找食物,結果雁王落網,被獵人所捕,其他的雁兒驚惶飛騰空中,但是悲鳴徘徊不去。此時有一隻雁鳥,在空中跟著獵人窮追不捨,牠不怕獵人弓箭發射,在天空中悲鳴大叫吐血,晝夜不停。獵人看到此景,深感此雁義薄雲天,便放了雁王,讓牠入群而去。群雁又得到自己的領袖,在雁王前高興鳴叫飛繞。此時獵人就將他所遇到的情形報告國王,國王也被雁鳥的情義所感動,以後決心不再捕殺飛雁了。
佛陀向阿闍貰王說︰當時的雁王,就是我的前身;來追獵人的那隻雁鳥,便是阿難。那五百隻雁群,是今日的五百位應供羅漢。那位愛吃雁肉的國王,就是今天你大王前身;當時的獵人,就是調達。從過去很多世以來,他總是想謀害我,我以大慈之力,因此解除危難,不念舊惡,才能成佛。佛陀說完大家前世的因果之後,阿闍貰王及群臣,無不霍然如夢初醒,領悟了佛道。』
◎◎
佛陀說︰『無論有人非議或者是褒獎,能夠不受他人的毀譽褒貶的影響,而默默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這才是我們所企求的理想境界。』
宋陸游放生詩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釋願雲大師云︰『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讀後感想》︰
本篇經文中,佛陀危難時,阿難尊者都緊跟著佛陀,義薄雲天的行為令人感動。
緣分真的奇妙,不管是幾世的輪迴,相同的一些人還是會重逢。
佛陀說︰世間有八件事,令人動念設計誹謗他人,都是出於自己太重名聞,又貪利養,結果招致大罪,累報不得脫身。
誹謗、批評,其實是在造口業。
昨日共修時,有師兄上台分享修行經驗,分享快結束時他說了一句︰「先不要去管別人如何,先管好自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