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B 發達集團執行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01-02 14:28
一例一休效應浮現
本帖最後由 B 於 17-01-02 14:36 編輯
一例一休效應浮現 工商團體:事前警告過
2017-01-02 中央社
一例一休新制上路,有連鎖餐飲店以部分商品漲價因應。工商團體表示,事前就曾警告過,但政府聽不進去,恐怕這次帶動的物價上漲問題會比之前油電雙漲大。
一例一休及加班費新制在去年12月23日正式上路,勞工每7天就應該有兩天休假,大幅提高勞工休息日上班的加班費給付,首當其衝的就是勞力密集的服務業,不僅加班費的成本增加,連排班都成為問題。
八方雲集開第一槍決定部分商品漲價後,因應經營成本上揚,知名魯肉飯連鎖店家鬍鬚張接著公告13個品項調漲價錢。這股漲風,也吹到診所掛號費。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曾梓展日前說,不少診所將調漲掛號費新台幣30至50元,加上部分負擔50元,民眾就醫得付150至200元,其中光台中就估有3到5成的診所會漲價,且週休二日開診家數也會下降,以減少加班費支出。
不過,製造業情形也好不到哪裡去,包括和大集團、上銀科技、宏全國際等大廠,也都決定提升智慧自動化生產的比重,未來幾年內將增加機器人應用及採購,儘可能以自動化來抵銷一例一休後得增加的人力成本。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環隆科技董事長歐正明表示,新制太僵硬了,加班費又增加那麼多,執行起來困難重重,企業怕受罰只好接受,但是每個勞工家庭財務狀況不一樣,有些想加班、多賺一點養育孩子吃用好些的勞工會變成沒法加班。
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陳瑞宏表示,全國138萬家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占7成,受新制影響最大。
他說,新制規定,週六或日加班,加班費暴增為2至3倍,「太離譜了」!大企業還可以用派遣工,但中小企業若要再請人,老闆受不了就會「不做了」,失業率一定會變高。
他還說,包含百貨等行業若都不加班,台灣會變成「死城」;政府要讓新制上路,卻死板板的,沒有配套,加上景氣不好,遏阻了原本做得不錯的台灣服務業未來。
本身從事電機跟消防設備的陳瑞宏指出,缺人會影響工程進度,連公共工程案都可能會延宕,況且藍領階級重勞力、休假較少,一個月只休6天,所以薪水比一般白領高,現在一個月要休8天,已有很多人擔心薪水縮水,養不活一家老小。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表示,不只民間企業,包含中央或地方政府單位的人事成本也會增加,估算會增加數千萬到幾億元外,包括醫院排不了班,減少服務,或廠商訂單轉海外生產、物價上漲等效應,在一例一休新制上路後也都會一一浮現。
他重申,事前都曾警告過,但政府聽不進去,恐怕這次帶動的物價上漲問題會比之前油電雙漲大。
====
一例一休上路 學者:通膨恐跟著走高
2017-01-02 中央社
「一例一休」正式上路,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政府部會多認為「利大於弊」。
但有學者認為,企業人事成本增加,將會轉嫁到產品或服務價格,導致通膨率增加,實質GDP可能下滑。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案,一例一休上路,勞動部長郭芳煜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落實一例一休後,企業雖然會增加人事成本,但長期來看,勞工獲得充分休息,將可更專心投入工作,提高生產力,進而帶動企業競爭力。
財政部統計處官員也指出,一例一休上路,但許多企業早已經落實週休二日,且在勞基法修正通過前,企業已有很多時間因應,可透過輪班、增補人力等方式調整工時。
此外,出口好壞是看全球景氣,多數企業已表示第一季接單狀況不錯,因此一例一休對今年出口表現的影響應該不大。
不過,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勞基法修正目的,是要給勞工更多休假,透過休閒消費帶動內需,但造成企業人事成本增加,經營成本加重,因此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產出,只是「左邊口袋放到右邊口袋」,不會帶來整體規模增加。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一例一休上路,將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可能轉嫁到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導致物價上漲,短期通膨率增,並造成實質GDP下滑。因此建議主管機關應思考因應對策,針對受到比較大衝擊的產業,擬定配套措施。
對此,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葉滿足認為,一例一休雖造成企業成本增加,但影響GDP成長的要素,主要來自企業實質生產規模,「只要有接到單,企業就會持續生產」;且企業成本增加因素,除了一例一休,還包含基本工資調漲。
葉滿足說,當企業足以吸收薪資漲幅,就不會立即反映到物價,即使要調漲,也不一定會一次漲足,所以不能把物價上漲完全歸咎一例一休。此外,雖然物價上漲導致通膨,可能使民間實質購買力下滑,但也要觀察漲價的商品是否屬於人民基本需求,才能衡量對GDP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