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23:50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打破多年來美國經濟慣例。(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的交易打破多年來美國經濟慣例,這種在戰爭時期或經濟危機以外,政府對民營企業如此程度的介入實屬罕見;然而從全球觀點而言,該協議某些部份似乎頗為正常。
該報導以台灣為例指出,台灣政府透過17家國營企業,對國家經濟施加影響力。與許多推行強健工業政策的國家一樣,台灣對關鍵公用事業,比如台電、台灣自來水公司實施全面控制,並對戰略資產,比如中油持有多數股權。
美國在高階晶片方面嚴重依賴台灣,使得台灣成為美國與中國競爭的中心。可以說,台灣政府最有價值的資產是持有全球最先進晶片製造商台積電的股份。

台灣政府透過國發基金,協助創辦台積電成立。(路透)
台灣最初透過國發基金提供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700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創辦了這家半導體製造公司;國發基金就是政府支持的投資工具,其作用如同主權財富基金。5月間,台灣總統賴清宣佈計畫成立主權財富基金,以管理台灣龐大的外匯儲備。
2月間,川普在一項行政命令中提出建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的計畫,以「促進美國經濟與國際戰略領導地位」。
報導說,在半導體製造上日益成為美國競爭對手的中國,對晶片公司的營運與策略握有重大控制權,包括成立國家大基金進行投資,在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的董事會席次大多由國家背景的投資人佔據,他們可透過股東投票左右公司經營方向。相較之下,川普的英特爾入股協議並不確保股東投票,並承諾幾乎不握控制權。
在經濟與政治制度上與美國類似的政府,也普遍持有主要企業的股份。包括挪威、瑞典、德國、法國與義大利,政府完全或部份控制關鍵企業,比如航空、鐵路、通訊公司、汽車製造與國防企業。在擁有主權財富基金的資源豐富國家,包括挪威、沙烏地與阿拉伯大公國,領導人大量買進民營企業股份。
美國左翼智庫「人民政策計畫」(People’s Policy Project)創辦人布魯尼格(Matt Bruenig)說:「這是政府融資的常見形式;北歐國家使用國有權刺激綠色生產,尤其是推動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