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珮均報導
其實輕度失智者是可透過身旁家人或親友或環境之協助,參與社區活動,維持有品質的生活。
每3秒就一位 失智人口逐年增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平均每3秒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不足,最常見的錯誤認知如認為失智症是老化症狀之一、失智者皆會伴隨失能問題,無法自理生活等;但其實輕度失智者是可透過身旁家人或親友或環境之協助,參與社區活動,維持有品質的生活。
失智迷思多 政府積極推動失智症防治
王英偉署長進一步補充,民眾對失智者出現問題行為的恐懼而對疾病的污名化,不但妨礙求診意願,也造成已確診家屬的社會壓力。為此將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示範社區計畫,以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發展生活圈,使失智者感受到歸屬感並對社區有所貢獻,且降低可改變的罹患失智症之風險,並藉社區網絡連結以擴展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資源,讓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都能在社區內就近找得到資源並使用服務。
與長照2.0結合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
衛生福利部呂寶靜政務次長表示,為充實失智症社區支持與照護網絡,社區照護迄今年6月已核定布建72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疑似失智個案儘速就醫確診,提升社區民眾對失智症之正確認知及友善態度、輔導據點進行失智照護人才培訓等;以及布建333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認知促進、緩和失智相關活動、家庭照顧者訓練及支持團體(輔導諮商)等,並與長照2.0間的結合,辦理失智識能公共教育、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
失智不是正常老化 輕忽警訊恐延誤治療時機
國民健康署提醒,如因「記憶力減退導致影響日常生活」,出現重複發問、重複購物或重複服藥,無論怎麼提醒也想不起來;或「出現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等,皆非正常的老化現象,應盡快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9月「國際失智症月」 I Can:雖然失智,但我仍可以
9月份為「國際失智症月」,衛生福利部於日前首映宣導影片,「I Can:雖然失智,但我仍可以」,由失智者親自分享自身經驗,希望能打破一般民眾認為失智者總是需要被照護,無法自理生活的刻板印象,透過身旁家人、親友或社區鄰里、環境的共同照護與互相扶持,讓失智者仍可以持續參與社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