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16/11678.jpg)
-
ADee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10-26 10:54
虛雲和尚禪七開示(初七第二日)
本帖最後由 ADee 於 10-10-26 14:07 編輯
打七這一法是剋期取證最好的一法,古來的人根器敏
利,對這一法不常表現。到宋朝時始漸開闡,至清朝雍
正年間,這一法更大興;雍正帝(落入藏密常見外道邪見
中,可從其著作御製撿魔辨異錄中看出)在皇宮裏也時常
打七(清室王公貴族皆崇信喇嘛教)。他對禪宗是尊重
的。禪門下的一切規矩法則,皆由他大整一番,由是宗
風大振,故人材也出了很多。所以規矩是非常要緊的。
這種剋期取證的法則,猶如儒家入考試場,依題目作
文,依文取考,有一定的時間。我們打七的題目是名參
禪,所以這個堂叫做禪堂。禪者梵語禪那,此名靜慮(思
惟修,故非打坐),而禪有大乘禪,小乘禪;有色禪,無
色禪;聲聞禪,外道禪等。宗門下這一禪,謂之無上
禪。如果有人在這堂中把疑情參透,把命根坐斷,那就
是即同如來。故這禪堂又名選佛場,亦名般若堂。這堂
裏所學的法,俱是無為法。無者,無有作為。即是說無
一法可得,無一法可為。若是有為,皆有生滅,若有可
得,便有可失。故經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誦經
禮懺等,儘是有為,都屬言教中的方便權巧。宗門下就
是教你直下承當,用不著許多言說。昔者有一學人參南
泉老人,問:「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
們日常穿衣吃飯,出入作息,無不在道中行。只因我們
隨處縛著,不識自心是佛。昔日大梅法常禪師初參馬祖
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師即大悟。
遂禮辭馬祖,至四明梅子真舊隱處,縛茆而居。唐貞元
中,鹽官會下有僧,因採掛杖迷路至庵所,問:「和尚
在此多少時?」師曰:「只見四山青又黃。」又問:
「出山路向什麼處去?」師曰:「隨流去」僧歸舉似鹽
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見一僧,自後不知消息,莫是
此僧否?」遂令僧招之,大梅以偈答曰:「摧殘枯木倚
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
追尋。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
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馬祖聞師住山,乃令僧問:
「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
我道即心是佛,我便這裏住。」僧曰:「大師今日佛法
又別。」師曰:「作麼生?」僧曰:「又道非心非
佛。」師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
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
子熟也。」可見古來的人是如何了當和簡切!只因你我
根機陋劣,妄想太多,諸大祖師乃教參一話頭,這是不
得已也。永嘉祖師曰:「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
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高峰妙祖
曰:「學人用功,好比將一瓦片,拋於深潭,直沈到底
為止。」我們看話頭,也要將一句話頭看到底,直至看
破這句話頭為止。妙祖又發願云:「若有人舉一話頭,
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墮拔舌地獄。」
只因我們信不實,行不堅,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
切,一句話頭決不會隨便走失的,溈山祖師云:「生生
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初發心的人總是妄想多,
腿子痛,不知功夫如何用法。其實只要生死心切,咬定
一句話頭,不分行住坐臥,一天到晚把「誰」字照顧得
如澄潭秋月一樣的,明明諦諦的,不落昏沈,不落掉
舉,則何愁佛階無期呢?假如昏沈來了,你可睜開眼
睛,把腰稍提一提,則精神自會振作起來。這時候話頭
不要太鬆和太細,太細則易落空和昏沈。一落空只知一
片清淨,覺得爽快。可是在這時候,這句話頭不能忘
失,才能在竿頭進步,否則落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
鬆,則妄想容易襲進,妄想一起,則掉舉難伏。所以在
此時光,要粗中有細,細中有粗,方能使功夫得力,才
能使動靜一如。昔日我在金山等處跑香,維那催起香
來,兩腳如飛,師傅們真是跑得,一句占板敲下,如死
人一樣,還有什麼妄想昏沈呢?像我們現在跑香相差太
遠了。諸位在坐時,切不要把這句話頭向上提,上提則
頭便會昏;又不要橫在胸裏,如橫在胸裏,則胸裏會
痛;也不要向下貫,向下貫則肚脹,便會落於陰境,發
出種種毛病。只要平心靜氣,單單的把「誰」字如雞抱
卵,如貓捕鼠一樣的照顧好,照顧到得力時,則命根自
會頓斷!這一法初用功的同參道友當然是不易的,但是
你要時刻在用心。我再說一比喻,修行如石中取火,要
有方法,倘無方法,縱然任你把石頭打碎,火是取不出
來的。這方法是要有一個紙煝和一把火刀。紙煝按下在
火石下面,再用火刀向火石上一擊,則石上的火就會落
在紙煝上,紙煝馬上就能取出火來,這是一定的方法。
我們現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認(明自本心,見自
本性,自然能承當)。故要借這一句話頭,做為敲火刀。
昔日世尊夜睹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對這
個取火法則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本是與
佛無二,只因妄想執著不得解脫。所以佛還是佛,我還
是我。你我今天知道這個法子,能夠自己參究,這是何
等的殊勝因緣。希望大家努力,在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都在這選佛場中中選,可以上報佛恩,下利有情。佛法
中不出人材,只因大家不肯努力,言之傷心。假如深信
永嘉和高峰妙祖對我們所發誓願的話,我們決定都能悟
道。大家努力參吧!
註:此時六,七二識又當如何呢? 前五識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