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3-23 10:45
鄭永年:貿易戰打響 中美新冷戰真的要來了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備忘錄,將對中國大陸銷往美國高達600億美元的貨品課徵關稅。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刊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日前評論指出,近年來一直擔心的中美新冷戰正在變成事實。
鄭永年強調,經濟依存度減少進而脫鉤,是政治軍事冷戰的前提,如何避免貿易戰演變成為全面冷戰是眼下中國大陸高層面臨的最大挑戰。
鄭永年認為,「中國威脅」論始終是以西方國家為主體的國家群(即西方國家和它們的盟友)的一條對華外交主線。冷戰結束之後,「中國威脅」已經歷了好幾波,每一波「中國威脅」浪潮輕則曲解和誣衊大陸,損害國際形象;重則影響所在國的對華政策,阻礙甚至圍大陸的崛起。
2018年,正當大陸在積極準備新年主場外交的時候,新一波「中國威脅」浪潮撲面而來,並且比以往來得更兇猛和廣泛。
這一波「中國威脅」浪潮覆蓋整個西方世界和它們的盟友,包括美國,歐洲的德國,亞太地區的澳洲、日本和印度等國,一些國家的政府官員公開出來「警告」大陸,而另一些國家則政府在背後,民間人士在前,指責大陸。
各國政界和學界盡其所能,已經製造了一大堆的新名字,例如「銳實力」、「債權帝國主義」、「新帝國主義列強」、「修正主義者」等。
說穿了,西方的「反華」力量所要做的就是要營造一個新的冷戰環境,和大陸發生一場新「冷戰」甚至熱戰,一直是西方「反華」力量夢寐以求。簡單地說,西方的新一波「中國威脅」建立在西方近年來流行起來的至少三個新「冷戰思維」之上。
首先,西方對大陸發展過程中的政治制度抱冷戰思維。近代以來,政治制度的不同往往是國家之間對抗和衝突的重要根源之一,大陸相信不同政治制度和諧共存,而西方往往把具有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視為競爭者甚至敵人。
長期以來,西方相信隨著大陸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大陸會演變成西方那樣的自由民主制度。但當西方看到大陸不僅沒有走西方式民主道路,而且發展出了自己的政治模式的時候,西方就莫名其妙地感覺到「威脅」。
對西方來說,更為嚴峻的是,大陸的「威權主義」政治體制已經對非西方國家產生很大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會仿照大陸的體制,在西方看來,這是對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最大挑戰和最大「威脅」。
其次,對大陸經濟制度的冷戰思維。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制度漸趨成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混合經濟模式」。近年來,西方一直在炒作大陸「國家資本主義」的概念。
今天西方所認為的大陸「國家資本主義」的內外部影響,主要包括國家資本主義導致中國內部市場的不開放,西方企業在中國失去「競爭力」;大陸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政治原則高於經濟原則,影響西方企業的競爭力;國家資本主義是大陸「外部擴張」的主要政治工具。
正如前蘇聯經濟模式是對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模式的最大威脅,今天大陸的「國家資本主義」已被認為是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最大經濟威脅。
最後,對所謂大陸「新帝國主義」的冷戰思維。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對大陸的戰略基本上包括三個方面:圍堵和遏制大陸崛起,至少防止大陸挑戰西方的霸權;鼓勵大陸進入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不想失去大陸,即不想讓大陸成為另外一個蘇聯;把大陸改為一個類似西方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