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2-11 10:10

圖利,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天職

圖利,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天職
馬英九總統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明確表示政府合法圖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這是當然的」;馬總統並強調,政府要協助企業解決土地、人力問題,同時對於企業新增設廠投資,應該考慮由「環評決定論」走向「環評參考論」。我們樂見馬總統做出這個重要的政策宣示,也盼望整個行政體系能夠具體落實「合法圖利」的理念,積極為人民創造福祉。
長久受到公務員「不作為」所苦的工商界,對於政府的不滿持續升高,許多製造業因此出走大陸或東南亞後,再也不回台灣投資。過去幾年國內新提出的重大投資案,又都因為環評難以過關而胎死腹中,整體台灣的製造業投資停滯不前,只剩下房地產業一枝獨秀。
製造業還不是最大的受害者,製造業者投資受阻,還有大陸或東南亞國家可以取代。但是,受到政府嚴格管制的金融業,因為無路可逃,卻成了政府官員「不作為」的最大受害者。過去十年,台灣的銀行業幾乎沒有創新的產品,所有銀行業的創新提案,進了金管會必如石沉大海,台灣資本市場在亞洲的競爭排名節節敗退;證券業好不容易推了第一上市制度,卻被勞退基金一紙公函打入冷宮;保險公司則在低利率的環境下苦不堪言。至於資產管理業更加艱辛,整個投信業已經被管到奄奄一息,只能仰賴政府基金代操,猶如在病房吊點滴的重病病患。
金融業是政府官員「不圖利」的最大受害者。過去十年,台灣的金融業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十年前台灣的金融業者相對於大陸擁有更先進的服務與經營模式,如今不論從總資產、總市值、產品多元性、獲利能力、從業人員薪水等各方面指標,全都被大陸遠遠超越。即使不提大陸、香港與新加坡,我們與鄰近的韓國、日本相較,落後差距越來越遠,甚至連馬來西亞、印尼的金融業都在急起直追。
金融業做為國家戰略產業的一環,古往今來都是國力的象徵。製造業與服務業跨國征戰的艱苦歷程中,必然需要強大的金融業做為後盾,但是我們的金融業卻在政府官員畏懼圖利中完全熄火。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二次金改弊案的陰影,造成金管會官員故步自封、畫地自限,排斥創新、阻擋改革,導致台灣的金融業在國際競爭中步步倒退。這群但求無過的官員所造成的傷害,最終必然會被列入歷史記錄,淪為後人追究責任的對象。
「圖利」成為公務人員不作為的擋箭牌,並已遭到嚴重濫用。公務人員做為人民的公僕,替人民服務,本質上就是圖利的行為。在技術層面上,圖利與便民的界線,早就有大量的法律文件討論;在戰略層面上,圖利與產業振興更不該存有衝突,公務人員為了創造最大的福祉,必須協助民間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提高稅收、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這本來就是公務人員責無旁貸的天職。
法界的定義非常清楚,圖利必須有為自己或他人圖取不法利益之故意,公務人員只要依法行政,沒有圖取個人或他人的不法利益,就不會構成圖利罪。國家賦予公務人員相當的行政裁量權,只要公務人員沒有收取利益,在手續或者程序上給予民眾便利,豈有圖利罪之適用?這個分寸的拿捏非常清楚,國家賦予公務人員公權力,就是要公務人員提供便民的服務。
在任何一家民營企業,不論主管或者基層員工,都有明確的績效管理指標。近年只要稍具規模的企業,更會對每個部門、每個主管制訂「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 KPI),要求各個部門必須列出戰略目標、承諾獲利績效、增加客戶人數、減少成本與浪費等等,唯獨政府還在使用老舊的人事考績制度。除了例行的選舉之外,人民無法對政府官員進行考核,總統、行政院長也無法客觀對所屬部會首長進行考評。中央政府人事經費每年耗用民眾所繳1兆3千億元的鉅額稅款,卻沒有一套合理制度,向人民交代過去一年給人民創造多少利益。行政體系缺乏監督,不願積極主動作為,導致今日民怨四起,總統支持度跌落到歷史新低。
我們期盼,馬總統「合法圖利」的公開宣示,能夠逐漸扭轉公務人員「不作為」的惡習。我們更希望馬總統劍及履及,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解決台商回台投資的障礙,修正環評過度傾向環保學者的問題,同時責令金管會等單位改正長期以來只罰不賞、阻礙產業發展的偏頗態度。如果馬總統能夠將公務人員不作為的惡習扭轉,創造全民肯定的政績,他所追求的歷史定位,自然會還給他公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