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4-04 12:58

指標股落難 鴻海為何被看衰?

昔日為台股發動機的鴻海,在日本震災後成為外資提款機,在憂心日本零組件供應可能中斷的情形下,一週之內大賣十三萬餘張,股價面臨百元保衛戰,鴻海跌個不停,造成多數散戶慘遭套牢,到底問題出在哪?
這回鴻海跌得比誰都厲害,創下十五個月來的新低價位,短期因素是日本震災,但讓鴻海跌個不停的更深沉因素還有哪些?
問題一:中國工資調漲衝擊。回顧去年外資第一波調節鴻海持股,持股由五四%降為五○%,主要就是針對中國沿海一帶全面調漲工資,及遷廠所需成本進而壓低毛利來進行調節,但卻是鴻海由盛轉衰的關鍵點。從此之後,鴻海股價走勢即呈現空頭排列。
問題二:蘋果光環褪去。當初鴻海致勝的關鍵點,就是成功的躋身為蘋果供應鏈的一環,股價得以在金融海嘯前見到三百元大關,整個鴻家軍集團總市值超過二兆元,成為科技股多頭總司令。雖然蘋果iPhone訂單占鴻海整體營收比重約一七%,但有了蘋果的光環,在外資眼中身價就不一樣,○七年鴻海每股純益一二.三五元,但外資賦予三十倍的本益比,就是比起對手華寶、仁寶、廣達的十倍本益比高上一大截。
成也蘋果,敗也蘋果,日本震災後蘋果被調降評等,市場對於震災對供應鏈的影響疑慮未除,連帶同步看壞鴻海的營收。由於鴻海身為蘋果最重要的組裝廠,如果受到強震衝擊面臨原料供應鏈斷鏈的危機,法人預估第二季iPhone出貨將減少一四○萬支,iPad2將減少六十萬台,至少影響鴻海上半年獲利五十億元,所以,外資爭著出脫鴻海持股,讓已經走空的鴻海又多一層隱憂。
高盛報告指出,蘋果供應鏈面臨斷鏈的風險升高,蘋果雖然未向下游代工業者砍單,但已從多方管道嘗試穩固料源,然而固料動作需要時間,能否見效需要繼續觀察。但是昔日勇冠三軍的蘋果,在美國股市的股價卻在災後形成三個月的大頭部形態,趨勢轉弱已成事實,也讓相關的供應鏈廠商光環褪去。
問題三:毛利率長期下滑。外資始終對鴻海疑慮的另一關鍵是毛利率下滑,蘋果每賣一支手機,利潤是售價的五五%,但鴻海的毛利率不到五%。
所以從投資眼光看,鴻海短線上三大問題疑慮尚存,又有發行GDR稀釋股本的利空,都須靜待外資賣壓消化完畢。有位分析師直言,鴻海王朝可能結束了,當年郭台銘懂得透過併購方式,快速壯大實力,獲得外資的認同。現在只靠著勞力密集賺錢的鴻海大軍,如果不靠轉型,事實上和其他組裝廠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自然不會享有太高的本益比,股價想要大漲的機率就不太高。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