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25-07-08 20:20
蘋果 (
AAPL-US) 正因其緩慢的中國業務轉移進度,面臨川普政府日漸升高的不滿。華爾街分析師認為,要求這家 iPhone 製造商完全脫離中國,恐怕不切實際。
華爾街稱蘋果無法承受離開中國的代價 川普顧問再罵也沒用 (圖:shutterstock)
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 (Peter Navarro) 周一 (7 日) 在 CNBC 上猛烈抨擊蘋果的製造策略,稱過去幾年蘋果未能將工廠遷出中國是「不可思議」之事。納瓦羅指責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不斷要求更多時間,卻「從未採取實際步驟」。
儘管庫克曾宣布未來 4 年將在美國投資 5000 億美元,包括新增 2 萬個美國工作機會、在休士頓設立製造設施以及增加研發支出,並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承諾投資 4300 億美元,但分析師對蘋果在不產生巨大成本的情況下,成功轉移生產線的前景並不樂觀。
美國銀行研究分析師 Wamsi Mohan 估計,若蘋果移回美國,僅勞動力成本,就可能使 iPhone 成本增加 25%,若計入進口組件的關稅,增幅甚至可能超過 90%。他認為,即使蘋果增加在美國的製造,也將僅限於最終組裝過程。
Mohan 在 4 月的報告中指出,遷移整個 iPhone 供應鏈將是「更為巨大的工程,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難以實現」。
摩根士丹利研究分析師 Erik Woodring 表示,建造一個組裝設施需要兩年多的時間,並需要超過 10 萬名精通精密工具設備的高度熟練員工。他預計,首批美國組裝的 iPhone,可能要到川普任期結束後才能面世。
即使川普政府威脅對 iPhone 進口徵收 25% 的關稅,Woodring 認為這不足以抵消美國本土製造所增加的成本。他甚至質疑,50% 的關稅是否足以促使蘋果轉移生產。
為應對關稅風險,蘋果自疫情以來已開始從印度和越南採購更多產品。Mohan 表示,蘋果的目標是到 2025 年將約 25% 的 iPhone 產能轉移到中國以外。然而,川普政府最近的施壓表明,政府期望的是將生產線堅定地遷回美國,而非僅僅是「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此外,將工廠撤出中國本身也構成巨大的關鍵商業風險。中國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蘋果最大的增長引擎之一。將生產移出中國,可能對蘋果在美洲以外最大的市場造成打擊。
Mohan 在 6 月的報告中警告,蘋果此舉可能「激怒中國,導致潛在的微妙報復」,例如海關清關緩慢、勞動檢查等,以使其在中國的剩餘業務難上加難。
他強調,儘管蘋果正在多元化生產,但中國「在未來數年內仍可能不可或缺」,因其仍擁有「無與倫比的製造規模和複雜設備所需的熟練勞動力」。無論如何,蘋果現有的商業模式已深深紮根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