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0 05:43
首次上稿 5-09 22:41
更新時間 5-10 05:43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
披露,由於輝達面臨更多對中銷售限制,執行長黃仁勳擔心錯失中國AI市場。一位分析師直言,黃仁勳對中國市場的看法不夠長遠,「過於短視」,輝達在其他國際市場的成長潛力充足,長遠來看並無大礙。而且,美國和西方公司在中國的損失,最終會從其他市場賺回來。
輝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以符合美國出口管制的H20晶片於4月份被川普政府禁止在中國銷售,造成輝達第一季認列55億元損失。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表示,無法向中國銷售產品將是「巨大的損失」,預估中國 AI 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將達 500 億美元。他強調,「我們只能保持靈活應變,無論美國政府的政策是什麼,只要符合我們國家的最佳利益,我們都會支持。」
不過,研究公司Radio Free Mobile創辦人溫莎(Richard Windsor)在最新報告中表示,黃仁勳對中國的這種心態「不夠長遠」。溫莎說,中國在晶片技術方面仍將落後美國多年,不太可能迎頭趕上,成為其他國家的可信供應者。
溫莎稱,儘管輝達和其他西方晶片業者可能會失去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但他們可望在其他國家市場中擴大市佔率,只是這需要更長時間才會看到回報。
溫莎說,「黃仁勳一向以目光遠大著稱,但這一次他過於短視了,我認為美國和西方公司在中國的損失,最終會從其他市場賺回來」。
溫莎直言,由於中國在使用西方國家開發的先進製程晶片製造設備方面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中國已被迫投入數以十億計美元發展自己的半導體技術。他認為,中國已下定決心,絕不會再依賴他國,所以無論輝達是否受到限制,「我懷疑中國都打算停止從輝達、AMD以及其他所有非中國公司購買(數據中心)晶片」。
他提及,中國目前已有至少 12 座專為生產 7 奈米晶片的晶圓廠正在興建中。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本土企業,也正在參考台積電與英特爾的技術,自行研發晶片製程。即使中國已能在缺乏EUV 技術情況下製造出 7 奈米晶片,仍面臨更複雜的製造流程及更低的產量。也就是說,使用 4 奈米或更先進製程的中國製晶片成本將高於輝達與超微的產品。
所以從長遠來看,除美國和中國以外的國家在購買晶片時,「會更容易做出選擇」,因為中國製造的晶片價格昂貴,而且與中國政府打交道所涉及行政程序,使其吸引力進一步下降。
他稱,「中國要實現 EUV 的成熟應用還需要10年或更久,所以我認為這種競爭不會很快逆轉,甚至永遠不會逆轉」。因此,西方的晶片將更便宜,因為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對第三國買家而言將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