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4-01-22 08:24
別讓我們的友誼,最終死在朋友圈--1
別讓我們的友誼,最終死在朋友圈--1
上次我過生日,發了一條祝自己生日快樂的朋友圈。
回到聊天界面後,收到了一條久未聯繫的好友私信:生日快樂。
我開心得從椅子上跳起來,輸入框裡飛快地摁出一句“不錯不錯,你個臭小子還記得為父。”
想了想,覺得太輕佻了,刪掉,又打了一句“我還以為你忘了我生日呢”。
想想又覺得太哀怨,刪掉。
最後,我傳送了一句“謝謝”。
從特別關心到取消關心,從聊天置頂到不常聯繫,從單獨分組到大眾分組,從秒贊秒回到朋友圈孤零零一條橫線,社交軟體位置的變化記錄了友情逐漸變淡的過程。
“分開後第一周,我們可能還會擠出時間見一面,過幾周我們可能在同一個群里寒暄,再過幾周,我們只剩下彼此點讚,後來我們連贊也懶得給彼此點。”
很多時候,朋友之間的關係就像那句歌詞說的,“解散後各自有際遇作導遊,接受了各自有路走”。
相識免不了人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
1同學聚會時,都會心生感慨,席間除了追憶往昔,便是攀比吹噓,那些年少時結伴上籃的兄弟,課間攜手去洗手間的姐妹,不過短短几年,相見竟再無話可說。
可能是人際交往到了青黃不接的過渡期,兒時玩伴多已成家立業,少年同窗如今各安自天涯,大學知己更是四散海內外。
新結交的朋友寥寥無幾,舊時的玩伴又分隔兩地。
我們總是感嘆,老朋友不懂新情況,新朋友不懂老脾氣。
可是大多數人一邊追逐穩固的友誼,一邊又沒有足夠能力維護好每一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