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大少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8-03-01 00:12
證交所衝刺IPO 五招齊發
證交所衝刺IPO 五招齊發
分享
分享
留言
列印
A-A+
2018-03-01 00:09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那斯達克磁吸台灣優質公司,大陸、香港等地也力促上市鬆綁,面對全球交易所競爭,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啟賢指出,台灣第一階段就是促成多元上市條件,再來要加強招商、提升台股知名度、引介外資資金,克服評價與流動性偏低挑戰。
目前多元上市方案已初具雛形,未獲利公司申請上市,研擬以實收資本額6億元、市值50億元、營收50億元,且近一年現金流量為正數,可申請上市。上櫃不看獲利,需淨值6億元、營收20億元,且近一年現金流量是正數。另有第二方案,是上市部分再新增營收降為30億元,市值提高為60億元。
經濟日報提供
李啟賢表示,現行台股以資本額、獲利為準的上市條件,已相對美國寬鬆,將出爐的多元上市條件,預期再放寬,並拉近和鄰近南韓、香港的門檻。依證交所了解,有潛力適用的上市櫃公司至少200家,效益可期,而他也指示相關同仁勤跑公司,讓法規一通過,就有案件接軌。
以南韓為例,上市公司選擇四擇一的財務條件,如果採營收與市值並用,最新財年的營收應達韓元1,000億元(新台幣27.3億元),且市值高於2,000億元;採獲利與市值並用,最新一年獲利應有50億元,且市值高於2,000億元,另可採營收與獲利、市值與股權資本等兩種方案。
比較台灣的多元上市方案,南韓營收雖有較高情形,但市值門檻較低,上櫃則是台灣的營業額比南韓低。
至於香港,原先港股採獲利、市值/收益(營收)/現金流量、市值/收益測試等三擇一的財務條件,其中第二者的市值為港幣20億元(新台幣74億元)、近一個會計年度營收至少5億元,第三種是市值拉高到40億元、營收維持不變;目前香港正研議鬆綁新創公司條件,未正式決議。如看既有規範,多元上市條件的市值門檻相對寬鬆,營收則較高。
部分券商認為,多元上市方案只與港韓門檻貼近,應評估進一步放寬。李啟賢表示,把多元上市看成一個平台,一邊是公司,一邊是投資人,鬆綁有利公司,但也不能偏廢投資人,宜先爭取放寬再研議其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