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層肉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3-07-25 11:25
老年人的高血壓「多少」才叫做剛好?
老年人的高血壓「多少」才叫做剛好?
臺大醫院副院長/洪冠予教授
根據美國NHANES於2007年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追蹤1988年到2004年將近1萬人的研究統計顯示,大於60歲以上的人口中,67%有高血壓。高血壓在老年人口中不僅很常見,而且會增加心臟病、腦中風的危險,也常常引發慢性腎臟病;反過來說,各種腎臟病也時常合併高血壓,增加併發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的危險。
醫界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早已建立一套標準與理想的治療目標值。不過,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人的高血壓,要控制在多少才叫做剛好?」還沒有一個很有力的實證醫學基礎。
如果我們再仔細一點的區分,參照國外的說法,將老年族群進一步依每多10歲,又再分為幾類次族群,例如(一)65~74歲(文獻稱為young-old),(二)75~84歲(稱為older-old),和(三)75~84歲(稱為oldest-old);那麼,這些不同年齡的高齡朋友,「血壓各要控制在多少,才叫做剛好呢?」
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紹最近國際上的共識建議,對於老年人的高血壓,有以下三個特殊點,希望可以方便病友們在就醫時,和醫師能夠有一個共同的方向,讓醫病溝通和自我照顧都更順暢。
特點1:老年人發生高血壓的原因,和年輕人不一樣
年齡增加之所以會發生高血壓,主要是因為動脈硬化、狹窄而且彈性變差了。著名的Framingham研究(1948年在美國麻州Framingham鎮開始的,長期追蹤心血管發病危險因子的研究,65年過去了,曾發表許多重要論文報告,目前仍持續運作中)顯示,超過50歲以後,收縮壓會逐漸增加,而舒張壓則會稍微降低;會出現兩個血壓數值間的差異變大,也就是脈搏壓(pulse pressure,指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數值)變寬的情況。我們在門診的一些70、80歲以上病人,量血壓時有時會看到例如165/55 mmHg(脈搏壓=165-55=110 mmHg)的情形,就是指這個現象。
老年人發生高血壓另一個不一樣的特點是:老年人的高血壓,更容易受到飲食中食鹽(鈉)攝取量的影響。一部分的理由是,隨著年齡增加,腎功能退化,排鈉(Na)能力變差所致。
另外,老年人有時候會吃一些止痛藥,而這些止痛藥因為會降低血管舒張因子的分泌,也會讓血壓變得比較高。
特點2:老年人發生高血壓的定義與治療標準,和年輕人不一樣
高血壓的定義,理論上應該隨著年齡而定。血壓高固然有危險,不過血壓偏低卻也是誘發暈眩、跌倒事件,或是反而造成一些器官的血液補充與灌注不足。在2011年,美國心臟學會與心臟學院發表一份共識報告(原文請參考Circulation 2011;123:2434~2506),我們整理有以下四個重點:
(一)血壓高於140/90 mmHg可以稱為高血壓;如果合併有蛋白尿或腎臟病的病人,當收縮壓超過130 mmHg以上時,就可以視為高血壓了。這一點其實比年輕人高血壓治療的標準(不超過130/80~85 mmHg;如果合併有蛋白尿或腎臟病,最好控制在120/80 mmHg或以下)大約高10 mmHg。不過在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觀念上應該算沒有差異,一體適用。
(二)老年人有一類特別稱為「獨立型收縮性高血壓(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收縮壓會高於160 mmHg,但是舒張壓卻低於90 mmHg。這類病人約佔老年高血壓人口的一半,其併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腦中風的危險還是比平常人多出2~4倍。
(三)雖然過去一度將老年人高血壓的治療標準訂在「不高於150/80 mmHg」,不過這篇共識報告則仍舊建議:血壓治療標準盡量以「不高於140/90 mmHg」為準,而如果不適應的人(或是年紀大於80歲),可以將收縮壓的治療標準稍微提高,訂在大約140~145 mmHg。
(四)高血壓治療追蹤時,要留意舒張壓不宜太低,最低不要低於60~65mmHg,以免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特點3:老年人有高血壓,生活中應該注意的重點,和年輕人不一樣
老年人已經有高血壓的,或是要預防高血壓,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的幾個基本重點,如戒菸、適當減重、少喝酒、減少食鹽攝取、紓壓與增加體能活動等,這些原則和年輕人基本上是一樣的。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過,老年人的高血壓,更容易受到飲食中食鹽(鈉)攝取量的影響。有研究顯示:每天飲食中減少2公克的鹽,收縮壓與舒張壓各可以降低約5或4 mmHg。
請不要小看這4~5 mmHg的差別,因為收縮壓每降低20 mmHg或舒張壓每降低10 mmHg,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就會降低一半,而預防致死性腦中風的效果則更顯著。所以,從疾病預防的角度來看,生活中養成注意食鹽攝取的習慣,對任何年齡層的高血壓病人,都是有益的。
老年人的高血壓和年輕人有點不一樣,我們建議:老年人應該增加從食物或水果中鉀(K)離子和鎂(Mg)離子的攝取,因為適當的鉀離子和鎂離子都有心臟保護以及血管舒張的效果。尤其是有些老年人高血壓會合併使用利尿劑,無形中會增加鉀離子和鎂離子的流失,所以要不定期監測與適當補充。
此外,止痛藥也會間接促進血管收縮(大約使血壓增高5~6 mmHg),所以盡量改用肢體按摩、適當體能活動等來取代,減少對止痛藥品的依賴性。不論對於血壓控制或是腎功能的維護上,可以有一舉多得的好處。
(選錄自《健康世界》451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