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sannia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12-16 20:32
中國4兆經濟刺激計畫救了自己 也改變了全世界
巴西總統Lula在 9月時告訴他的國家說,「人們問我有關金融危機的事,但這問題該去問布希。這簍子是他捅出來的,不關我的事。」
5 天後,英國財長 Stephen Timms在 G20會議中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正處於史無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機,所以我們需要新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是全球性的危機,國際間必須一同因應。」
《TheMotleyFool》 報導,先前全球嘲笑美國愚蠢又貪婪而把自己的經濟搞砸,現在它們也必須一起同心協力救經濟了。證據相佐, IMF剛剛才下調全球經濟前景。
而為了要因應這種經濟頹勢,中國在上月才剛宣布一金額達 4兆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畫。此計畫將資助廣大基礎建設、幫助困苦農民,並下砍出口稅。
中國的經濟刺激計畫的作用相當明顯,包括刺激消費者消費,讓勞工保住工作等。然而,有一重要卻不被重視的議題值得觀察,就是如此經濟刺激計畫,會對中美經濟關係帶來何種程度之改變?
有個議題大家一直辯論著:過去 5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程度,是否已經可以讓它受全球經濟影響的程度較為輕微?若上述屬實,那麼就算歐美國家經濟停滯或甚至下行,中國將會繼續維持漂亮的成長率。
雖然這聽起來像陳腔濫調,但這其實相當重要,因為美國對中國每月都有達 2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中國央行手中擁許多美國國債,也調控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讓它維持在低水準。此外,中國為了經濟發展,並不太管環保或是勞工保護之類的事。
人民幣匯率低迷支持了中國的出口,幫助國家快速工業化,鄉村人口亦轉移到都市工作,這些都帶來了有益的通膨且壓住潛在的政治動盪。而由於中國大買美國國庫券達幾兆美元,美國得以從中國取得低廉貸款。如此作為支撐了美元,也讓美聯準會有籌碼降息來支持消費者花費。
但,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可能會改變這一切。
本來用來支持美元的中國貿易盈餘,現在中國轉向投資自身,讓中國從一個靠出口支撐的國家轉為自給自足。雖然中國之前以出口為主的策略,無法讓它從金融危機中脫身,但經濟刺激計畫將會助它走過陰暗幽谷。
中國的大量外匯儲備已經準備好面對全球經濟頹勢,雖然沿途荊棘滿佈,但走過困境的中國必然比以前更為強壯、更獨立、更不易受外界經濟動盪侵擾。因此,投資人應該趁這時買進先前昂貴的中國股票,並靜待後市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