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08:12

經濟部長郭智輝已向行政院長卓榮泰請辭。(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內閣請辭連環爆,經濟部長郭智輝因「驚句」屢屢惹出爭議,連自家綠營立委都難以相挺。726首波罷免失利後,內閣小幅改組聲浪不斷,823下台名單幾乎篤定少不了他。
72歲的郭智輝,出身企業界,過去是霸氣董座,並非科班文官體系出身。他初登政治舞台時,被寄予厚望,期望能以產業經驗為經濟部注入新思維,上任一年多來,郭智輝確實擘畫藍圖,卻往往停留在願景層次,未能真正接地氣,只有打高空,給外界留下「高空部長」印象。
他主張的「境外關內」戰略,要在海外設立產業園區,帶領台灣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美、日、捷克三地的投資貿易中心相繼揭牌,卻與貿協既有單位功能重疊,至今仍看不出具體成效。
此外,各大公協會私下對郭的評價也不甚理想。郭智輝談起半導體時如數家珍,卻對傳統產業關注有限。產業界還聽到啼笑皆非的「跨界建議」,鼓勵工具機、機械、扣件產業進入大健康領域,讓業界無所適從,也難以凝聚企業支持。
在部會內部,他的管理風格更讓人敬而遠之。經濟部業務龐雜,初期他顯得不夠嫻熟,對外政策論述也缺乏細緻,遇到爭議時,更常指責媒體「斷章取義」,導致基層文官疲於奔命,成為部長的「化妝師」。這種作風進一步引發內部人事大風吹,多位培養多年的專業文官不是選擇離開,就是自請調離。
郭智輝勤勉無庸置疑,歷任經濟部長行程滿檔,颱風或淹水後的勘災、貿易關稅風暴下的產業座談,都需要部長親力親為,他也幾乎無役不與,行事積極,也展現了企業領導人的衝勁。只是,在政治場域裡,光有衝勁與口號仍顯不足。
郭智輝從產業界轉戰政壇,本欲以實戰經驗帶領台灣產業升級,但在現實政治的磨合下,卻顯得與體制格格不入。外界評價他「勇敢喊話」卻缺乏配套,「努力勤快」卻難獲產業共鳴,隨著823後內閣改組將至,這位「霸總部長」的政壇履歷在一年多的嘗試後,也正式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