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地瓜達人,耕作面積愈來愈大。(資料照)
2020/10/30 05:30
15年前回雲林務農 曾種出第1名有機番薯 被稱「警政薯長」
〔記者林國賢/雲林報導〕二線四星警官蔡警煌15年前自警界退休,回到雲林縣水林鄉務農,積極推廣有機農作,種出第1名有機番薯,朋友開玩笑稱他為「警政薯長」。今年他又拿下雲林縣有機米冠軍,且入選全國有機米前10名,將代表台灣到日本參賽,希望把雲林優質好米推上國際。
要把雲林好米推上國際
今年70歲的蔡警煌,高中畢業後離開雲林求學、工作,過了大半輩子再回到成長的家鄉,讓他更珍惜這塊土地。他的碩士論文主題是地球環保,接手父親農田後便決定採有機耕作方法種番薯與稻作。
推廣有機耕作 堅持不用農藥
蔡警煌堅持不用農藥,花了數倍的錢僱工除草,為避免受到鄰田干擾,在農田旁設置了8公尺隔離帶,剛開始附近農民質疑他到底會不會種田?甚至有人告訴他:「這樣種田,只怕會賠光老本。」
蔡警煌第一年種的番薯豐收,但因缺乏通路,只能用一般價格販售,果然賠本收場。直到3年後找到通路且取得有機認證,終於轉虧為盈,耕作面積也從原本0.5公頃增加至6公頃,吸引許多年輕人加入有機耕作行列。這幾年水林鄉番薯名號愈來愈響,讓他非常高興。
找到通路 吸引年輕人加入
蔡警煌說,有機農作須從土壤培育做起,過程中學習與病蟲和諧相處,維持生態平衡,包括土壤、水源管理都必須更用心,並不容易,必須堅持,終會有甜蜜的成果。
今年獲得雲林縣有機米冠軍及全國前10,他謙虛表示是意外。但友人李明遠表示,蔡警煌對於土地的熱情與推動有機耕作的堅持,用心種出最貼近自然的農作物,拿到冠軍是名實相副。
外表不修邊幅的蔡警煌對警界有深厚情感,他將農場取名為「薯長農場」,成為有機農耕界知名農場之一。他種植的有機番薯曾獲水林鄉公所、水林農會比賽冠軍,2014年獲選「雲林縣十大菁英農民」。
蔡警煌獲台灣稻米達人冠軍賽有機米組第1名。(記者林國賢攝)
蔡警煌也是地瓜達人,找到通路且取得有機認證後,轉虧為盈,耕作面積也從原本0.5公頃增加至6公頃。(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