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墾丁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3-15 03:23

名家觀點》招商引資 不見新思維

今年以來,如何消費救經濟一直是熱門話題。依經建會規劃,政府發放消費券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費、振興經濟,此舉是否真有效益,仍待觀察。但對國家前途而言,一般民眾最關注的,仍是執政團隊如何擬定中長期的經濟發展策略?如何迎合「招商引資」?
多年以來,筆者因商務投資之故,經常往返台灣南北各地。按說「藍」天重現後,經由新政府的努力作為,民眾應能感受些許政績及一番新氣象才是,但迄今,多數民眾仍困於苦悶之中,原因不僅是外迫於全球性金融海嘯及景氣衰退,更主要的還是內對於執政團隊的治國思維及能力,始終不放心。
有時事評論提及,今之執政團隊((尤指主政者)「太忙」、不能「察納雅言、判別輕重」,致使國事不堪聞問。果真如此?筆者僅簡述親身經歷如下:
2008年4月,筆者邀同一位有意投資10億美元於台灣的英國知名投資家Robert Lloyd George訪台三天,Lloyd George的家世背景極為顯赫,曾祖父乃英國前首相David Lloyd George,在歐美政商界享有聲譽及影響力,其家族資產豐厚,Lloyd George本人更因具作家身分而享有高知名度,其所著《The East West Pendulum》(暫譯:東方及西方的政經鐘擺)一書,曾為年度暢銷書。
由於看好520總統大選後,兩岸互動會趨於雙贏,認為台灣經濟發展勢必谷底翻升,Lloyd George擬以Lloyd George Management投資公司(管理資產高達150億美元)名義,來台尋覓項目投資機會,並請筆者代轉其有意晉見馬總統、蕭副總統及經濟部長等各級首長,盼能深入暸解台灣投資情勢。此一投資案若能促成,對台灣日後吸引外資,乃至拓展對英國(歐洲)實質經貿關係,均有正面助益,當時即向「馬辦」(馬總統辦公室)轉達Lloyd George請見之意。殊知,從去年4月中旬等到5月上旬,得到的回應是:「這種會面的行程太多了,以後再說吧!」就連透過某知名立委要約見《經濟部》部長,也被回拒說:「太忙了!」
令人不解的是,Lloyd George以個人影響力並準備10億美元,誠意請見台灣新領導人,如同過去他投資新加坡時晤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一樣,增強自己及公司投資信心,得到的回覆竟是「太忙了!」「以後再說吧!」最後,Lloyd George悵然返英,令人感嘆。
另有一全球知名企業—杜邦(DuPont)公司的投資案,原列台灣、香港及新加坡為「三選一」的投資地點,有意投資5億美元設立其全球的薄膜電池產銷基地及研發中心。2008年5月,該公司高層一度決策是否在台投資時,據悉,也因故竟讓此案流至香港(原列為第二選擇)。據杜邦公司高層告知,港府特首曾蔭權特別重視此案,不僅親自接見這批來自台灣的管理及技術人才,更指示相關部門提供支援措施,這批為數50人的台灣科技「菁英」,均已隨同那5億美元落戶香港科學園,令人長嘆。
為因應此次「金融海嘯」及景氣衰退危機,執政團隊推出消費券、減稅等多項救急措施,另又提出四年5,000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的舉債預算案,但不知將來的還款財源在哪裡?馬總統既已提及引進外資,執政團隊是否已做好準備?為謀振興經濟,當各國無不卯足勁力「招商引資」之時,執政團隊的「迎合」能力在哪裡?如何才能實現馬總統「開放、務實、向全球接軌」的治國新思維?這才是關鍵。
政治掛帥、應付利益團體、下鄉親民等,是過去主政者的一貫思維,面對全球及區域競爭,「招商引資」尤為施政重點,如何讓執政團隊具備「開放、務實、向全球接軌」的新思維,才是現今主政者的當務之急。
(作者是香港台灣工商協會董事)
【2009/03/14 經濟日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