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ata 發達集團代表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2-14 18:21
移動支付面臨的六大問題
來源:速途網 2013-12-13
年年參加“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年年的所見所聞所感都不同。
2012年,移動支付標準之爭的火藥味尚瀰漫在整個產業界的上空,各大參與者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各自的態度,或得意,或不甘心……
2013年,既然標準之爭已塵埃落定,所以擺正心態踏實做事就成為各大參與者的共同選擇。於是,一個正駛入快車道的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呈現在我們面前。與此相應,耳中聽到的則是NFC支付終端、SIM卡兼容性、支付安全等再具體不過的話題。
這樣的變化,折射出了移動支付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軌跡,而當下正是移動支付大規模普及的前夜;此刻的首要任務則是拆掉快車道上的那一條條看得見、摸得著的“減速帶”,讓快車道真正顯示出速度優勢。 ——編者
1 NFC手機要過“普及關”
終端可以說是影響移動支付的首個關鍵因素,過不了這個“硬件關”,移動支付的春天就很難真正到來。
雖然目前NFC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從國內的狀況來看,支持NFC的終端還遠未普及;很多終端廠商都推出了NFC旗艦手機,但仍停留在示範階段,無論是普及率還是應用率都還不高,而且NFC一般是中高端手機才具備的功能,低端手機很少有支持NFC的,這對移動支付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當然,隨著用戶需求的旺盛以及整個移動支付產業鏈的成熟,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支持NFC功能的終端正迎來一個增長期。事實上,2013年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多款支持NFC的手機終端。國內三大運營商也正積極聯合手機廠商推廣NFC終端。中國移動表示,2014年新上市的手機將逐步默認具備NFC功能,未來4G終端也將全面支持NFC功能。在今年11月底中國電信天翼手機錢包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手機終端的投入,中國電信目前已經有多款熱賣的手機支持NFC功能,從2014年1月開始,中國電信新上市的3G終端將逐步實現全部機型支持NFC,4G時代的天翼終端將全部具備NFC功能,預計2014年支持手機錢包的天翼手機機型將超過40款。中國聯通自去年11月推出NFC手機支付服務後,也表示在2013年所有3500元以上的定制機全部內置NFC模塊。
除了三大運營商,三星、蘋果等手機廠商也都在NFC手機上進行了不少嘗試。
有統計顯示,國內客戶更換手機的平均週期為23個月左右,再加上運營商和終端廠商的大力推動,移動支付受理環境的逐漸成熟,預計未來2至3年,NFC手機將成為客戶標配,就像現在手機的藍牙和Wi-Fi功能一樣,基本上是手機默認的功能。只是這種更新換代還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
2 標準統一“越細越好”
為了打破終端制約,中國移動原本打算今年推出1000萬部NFC手機,如今年關將至,這一計劃可能要落空。究其原因,不同標準的交互問題是最大的阻礙。
儘管移動支付的標準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細節性的技術標準卻仍然是一個“攔路虎”,其中包括SIM卡、NFC芯片以及POS的標準,此外還有不同手機型號的軟件實現問題。中國移動現在使用的是TD-SCDMA網絡,TD手機中支持NFC的款式很少,而NFC手機之間的交互問題也仍然不統一。另外,還有一個更棘手的問題是,中國移動即將商用的4G與NFC不能在新SIM卡中兼容,如果中國移動想同時推NFC和4G的話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與財力。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如果要使用4G網絡,那麼就不能在一張卡里同時使用NFC;如果要兩者兼得,那就必須使用兩張卡兩種服務,這顯然對用戶是很不友好的,相信沒有幾個人會去“自找麻煩”。
不只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推廣NFC手機的過程中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這類的技術問題需要運營商、終端商、芯片商等共同解決。好消息是,經過多年的爭論,13.56MHz的NFC技術標準成為產業標準塵埃落定,這為盡快統一標準創造了條件。
另一方面,銀聯推出了TSM可信服務管理平台,它類似於蘋果的App Store,通過它,各方可以將多張金融智能卡集中在手機或IC卡上,便於攜帶、使用以及管理。表面上中國三大運營商都齊聚這一平台,為產業的發展凝聚了共識,但是對於這一平台的主導權各自還在不斷爭取。包括運營商、終端廠商在內的通信陣營希望藉助安全SE集成在SIM卡的模式,通過對SIM卡的管理等方式佔據主動。而包括各大銀行在內的銀聯陣營則希望安全SE集成在SD卡等模式,或者運營商開放SIM卡接口能力等,拋開運營商借助既有的收單結算方面的優勢控制共用TSM平台來獲得利益。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爭論還將繼續。
總之,技術兼容、平台之爭等問題還將繼續成為推動移動支付發展的阻力,如何化解,需要更多的包容與合作。
3 告別應用的“單一化”
如果終端的問題解決了,那麼移動支付吸引用戶還需要什麼?豐富的應用顯然是王道,而這離不開創新。
如果移動支付僅僅是讓手機取代了銀行卡,僅僅局限於“支付”二字,那麼它的魅力似乎並不很大。伴隨著手機正變得無所不能,移動支付的應用越豐富,手機錢包的功能越強大,自然就會越受歡迎。
當前,移動支付正在打破“支付”二字帶來的局限。手機錢包裡,不僅僅有銀行卡,而且也開始將交通卡吸納進來。例如在北京,人們已經可以刷手機乘坐公交車了。除了這些已經走向生活的應用,手機錢包裡還能放入哪些東西呢?顯然,優惠券、會員卡是最先能想到的,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移動支付應用創新的空間依然很大,這需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想像力。而一個看得見的方向,是將移動支付與位置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創新出更多的應用。
智能終端的蓬勃發展,為移動支付應用的創新增添了強勁的動力。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局巡代曉慧所說,智能終端迅速普及為移動支付的應用創新奠定了基礎,通過在智能終端安裝二維碼識別軟件或外接讀卡器實現消費功能的創新已經出現;繼續鼓勵企業不斷豐富移動支付應用,在方便廣大消費者的同時藉助應用創新促進移動支付的發展。
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的積極性需要被充分激發,因為他們是應用創新的中堅力量。移動支付的運營商與第三方合作夥伴之間的商業模式,是激發創新的重要基礎。在該領域,中國移動通過積極探索,已經初步確立了與應用開發者合作的三種商業模式:卡空間服務、應用計費服務以及電子票券代管服務。其中,卡空間服務通過將SIM卡空間分割成多個小空間,從而為每個單獨的應用提供獨立的空間,做到應用之間的互不影響。應用計費服務,則是為各類應用提供按次、包月、包年以及應用內計費的多種代計費服務,促進應用商務模式的創新,實現與應用開發者的合作共贏。電子票券代管服務,則是為商戶提供客戶端應用,使得商戶不需要單獨開發手機客戶端,就能夠讓電子票券抵達用戶手機。
4 破解“無處可用”大難題
客觀來看,移動支付如果想取代銀行卡支付,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別的不說,“無處可用”就是一大障礙。
前段時間,北京某運營商推出了NFC SIM卡,筆者來到營業廳,看到諮詢台前人頭攢動,但最後成功換卡的人卻一個沒有,原因就是這張卡只能在公交和地鐵消費,而且充值等也只能在公交站點,這麼想來跟普通公交卡也無異,於是很多人選擇放棄。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上海。在上海地鐵二號線浦東世紀公園站,貼有黃色標識“手機錢包”的閘機入口,幾乎無人拿著手機去刷卡通過,因為刷過的人都知道,手機刷不了。
過去的幾年裡,銀行、電信運營商等單位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動移動支付的普及,在一些重點商圈和商家得到了一定應用,特別是在電影院、自動售貨機等小額支付場景中更受歡迎。但是在餐館、商場等更多場景中,移動支付一直缺失。
其實移動支付大有可為。在台灣地區,中華電信就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展示。目前,刷中華電信的NFC手機你可以租賃自行車,可以直接進入預訂好的旅館房間,可以乘坐公交車、地鐵、火車等交通工具,當然你也可以在咖啡店、便利店、旅遊景區實現消費。
推動移動支付場景的全面化卻比想像中要難,有很多關要過。首先,移動支付SIM卡需要在SIM卡芯片上額外空出金融板塊的儲存空間,這是一大技術難題。其次,移動NFC手機只有在銀聯“閃付Quick Pass”的POS機上才能刷,這就需要對現有POS機進行硬件升級,這是一個極為龐大的佈設量。最後,由於移動支付是新型跨界產品,如何讓公眾信服並試著去使用這一新產品,不僅需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大量的培訓,也需要同更多的參與者達成一致。
路途雖然遙遠,但是如果銀行、銀聯、運營商、商戶等產業鏈各方能充分信任與合作,讓各種應用場景盡快豐富,由點成線、由線成面,那麼,這種移動支付遍地開花的場景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5 向“大包大攬”說“不”
相對於以往的各種支付方式,移動支付的產業鏈條無疑是最長的,利益關係也最為複雜。與此相應,任何一個參與者想要“大包大攬”地對整個行業通吃,都是不現實的。
合作共贏,毫無疑問是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關鍵。這既由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客觀條件所決定,也受到了中國國情的影響,是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發展最合適的選擇。
“大包大攬”式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在移動支付產業取得成功。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中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因此行業界限不僅存在於金融業與通信業之間,其他所有的行業也是如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移動支付行業任何的參與者想要“大包大攬”地把這個行業通吃,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也正因為如此,央行作為金融業的監管機構,積極在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以達到共贏,從而推動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
面對移動支付這條長長的產業鏈,專注於某一環節,成為參與者的明智選擇。正如中國移動中移電子商務總經理范金橋所說,NFC移動支付的產業鏈比較長,牽扯到方方面面,只有專注才能集中資源,快速推出產品,搶占市場。目前,中國移動將手機錢包定位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集中精力做大客戶規模,打造優質應用。
合作的目標,顯然是共贏。對於尚處於起步階段的移動支付而言,合作模式無疑是關係到今後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局巡代曉慧認為,移動支付商業模式的構建,要以合作共贏為原則;電信運營企業和金融企業,需要發揮各自的網絡技術優勢和渠道優勢,開展深入的合作,加大非接觸POS器具支持移動支付的力度,滿足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進一步擴大移動支付應用的市場。
6 離不開的安全“盾牌”
當人們對移動支付的便捷性有了充分體驗之後,安全就成為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可以說,安全性是移動支付長遠發展的最大挑戰。
近日,英國調查機構YouGov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稱:53%的手機用戶不認為NFC足夠安全,並擔心手機被偷或者遺失之後,自己的金融數據會被竊取。在國內,安全性也是很多對移動支付感興趣的用戶最終卻放棄使用的原因。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移動支付不但不能吸引更多用戶,反而會讓現有用戶流失。畢竟便捷與安全相比,大多數用戶會選擇後者。
從目前來看,移動支付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存在著較高的操作系統漏洞、木馬植入等風險;第二,現有的短信驗證手段單一,沒有基於手機的動態數據風險管控系統;第三,缺乏手機端的支付安全整體解決方案。這些安全問題解決不了,包括移動支付在內的整個移動互聯網金融都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種種缺失也意味著機會。未來,不僅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將會花大力氣在這個領域,一些專門提供移動支付安全服務的企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當然,安全問題需要政府監管部門、運營商、終端廠商、芯片廠商、線下商戶等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除了技術層面的軟件和硬件安全保障,也需要從制度層面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風險賠償機制,保障用戶資金的安全,比如微信支付聯合中國人保推出的“敢付,敢賠”100%賠付機制,就是一種很不錯的嘗試。作為用戶,首先要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安全,在移動支付帶給我們方便的背後,安全隱患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採取一切可能的防護措施,比如經常對手機進行病毒查殺,經常更換支付密碼等等,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賬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