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耐隆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1-25 21:49

歐元區經濟或許正在回暖之中

更多跡象表明歐元區經濟或許正在回暖之中。最新調查數據表明﹐歐元區的滑坡或許並沒有人們所擔心的那樣嚴重。Markit的調查結果顯示﹐受德國的強勁表現推動﹐歐元區1月份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人意料地回升至50的興衰分界線之上。不過﹐那些關注不利風險的市場人士認為﹐歐元區未來仍充滿挑戰。
歐元區綜合PMI連續第三個月攀升﹐1月份初值為50.4﹐高於預期的48.5。儘管歐元區1月份製造業PMI初值為48.7﹐顯示製造業活動仍處於萎縮狀態﹐但當月服務業PMI上升至50.5﹐是區內經濟向好的一個重要跡象。就業指數小幅下滑﹐但增長預期、訂單庫存比等更具前瞻性的指標均出現改善。
儘管如此﹐法國仍落後德國一段距離。歐元區其他國家則被甩得更遠﹐雖然經濟收縮步伐已有所放緩。對許多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和意大利來說﹐2012年將面臨財政緊縮帶來的顯著衝擊。在政府為促進未來的經濟增長而實施結構性改革之際﹐財政緊縮將給當前的經濟增長帶來壓力。歐元區達成的新的財政協定規定﹐未來成員國主權債務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不得超過60%。這一新規比過去更加嚴格﹐意味著一些債台高筑的成員國將經歷數年的財政緊縮。財政自律是這些國家獲得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重要支持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歐元區經濟的回暖與近期美國和亞洲的樂觀數據形成呼應。歐元的下跌或許也幫助提振了歐元區經濟。不過﹐歐元區狀況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可能要歸功於歐洲央行。去年11月份﹐由於融資市場凍結、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收益率飆升﹐歐元區一度面臨信貸緊縮重現的風險。歐洲央行隨後向商業銀行無限量投放3年期貸款﹐幫助減輕了銀行收縮資產負債規模的壓力。即便如此﹐歐元區的壓力也沒有完全消除。當前的樂觀局面能否一直持續下去﹐將取決於銀行的去槓桿化進程及其對區內信貸環境的影響。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