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key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5-17 20:48

步入袁力時代 國壽路線之爭休止

國內綜合經營大趨勢背景下,國壽未及時把握時代變革的脈絡,捕捉新經濟商機;當中國平安頻頻出招,涉足前沿金融消費領域之際,中國人壽還很安靜、很專一。
據經濟觀察報5月17日報導,喜歡喝“干白”,被譽為平民老總的楊超真的卸任了。他的搭檔們雖有心理預期,但還是有些意外。
一周前,保監會宣布中國人壽集團總裁、黨委書記楊超已到退休年齡,由保監會原主席助理、新聞發言人袁力接任其職,掌舵中國最大的壽險公司。
楊超走時沒有完成的使命——實現非保險的核心主業擴張到銀行、基金、證券等相關領域需要由袁力來完成,但這種使命在國壽高層可能沒有形成一致意見,他們大多認為“金控”架構未必是最佳選擇,也鮮有成功案例。在袁力的帶領下,中國人壽未來將走向何方?
股價連跌
在楊超卸任和袁力履新被宣布之時,中國人壽的股價表現處於低迷期。
“離發行價僅一步之遙,市場可能錯殺國壽了。”5月11日,一位接近中國人壽高層人士說。當日,中國人壽盤中報19.85元/股,距18.88元/股的發行價差價不到1元。
“股價或許已偏離實體經營層面了,都快破發了。其實不需要這樣演繹超跌。”上述人士說。在國壽高層的記憶當中,類似的一幕曾出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際。
國泰君安金融分析師彭玉龍認為國壽估值已接近歷史最低點,并維持增持評級。不過,中國人壽并不是國泰君安推薦的首選。在他看來,資本市場上漲、且公司權益投資比例和銀行持股比例均較高的情況下,國壽一季度業績卻未受益,其投資獲利能力不能得到驗證。
然而,一位中國人壽內部人士表示,一季度中國人壽的表現很正常,并未出現大超大落。之所以首季投資業績一般是因為國壽在去年同期“高位減持”實現浮盈,但今年卻沒有出現類似的投資時機。
另一位國壽高管則表示,一季度的數據波動較大,參考性較小,不足以說明問題。
事實上,中國人壽自4月19日收盤價觸至21.6元/股以來,一路下探,跌至5月4日的19.76元/股;且如此徘徊發行價邊緣的情形持續近20天。4月25日國壽一季報顯示,首季凈利潤同比下滑22%。次日,中國人壽A股便下跌1.45%報21.07元,國壽股價“上演”了一波季報行情。
“是的,這波季報行情來得比較‘猛’,有些非理性。”宏源證券分析人士說。他解釋,加之中國人壽資金成本上升壓力較大;三家上市保險公司中,只有國壽是純粹型壽險公司,囿於壽險業務的下滑,無從彌補利潤;而中國平安、中國太平洋保險等正好體現了非壽險板塊優勢,如用財險、投資板塊的利潤“補缺”,從而維系整體利潤增幅不變。
601628 中了“咒語”?
“真的想不通,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了,市場對國壽或存有偏見。”上述國壽人士說。
令他不解的是,目前國壽業務結構向好,如銀郵業務大部分公司呈現負增長,而國壽為正以及10年期繳業務增長20%,但市場又認為其總規模增速太慢;而當國壽規模增長較快時,又認為其不注重業務結構。“現在結構調整過來了,又來說我們總規模增長慢了;專業壽險公司怎能與綜合金融保險集團去比較呢?”上述國壽人士說。
據悉,中國人壽競爭對手為保證不出現負增長,今年來承保了大量的短期躉交業務。“這不又回到國壽2005年、2006年的老路上嗎?那時,國壽為上規模做了很多短期業務,把結構都做壞了——才造成今天業務結構調整上的高難度;”這位國壽人士說,“待結構好不容易調整過來,卻遭到市場的誤解。”
在其看來,601628就像中了魔咒一般,似乎不管怎樣做,市場總能找出中國人壽的錯。
中國人壽到底“錯”在哪兒?在業界人士看來,國內綜合經營大趨勢背景下,或許過於專注壽險業的國壽——商業嗅覺不夠靈敏;未及時把握時代變革的脈絡,捕捉新經濟商機;當中國平安頻頻出招,涉足前沿金融消費領域之際,中國人壽還很安靜、很專一。“如此,未免顯得有些保守,難道國壽老矣嗎?”一位資深業界人士說。
此困惑在中國人壽高層看來是路線問題。他們常常會陷入到底要專業還是綜合的爭執中。“國壽去年330億的利潤占行業近四成,5年來的利潤貢獻超過1000億。盈利能力應該不錯。”上述國壽人士說。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