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19 06:25

財經青紅燈》ETF市場的2個變化

2025/09/19 05:30  
多檔掛牌才幾個月的主動型台股ETF,累積漲幅破3成,明顯超越同期間被動型台股ETF的平均漲幅。(資料照)
近來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市場有2個變化。一個是「債蛙歸隊」,跨國債券型ETF規模短短2個月回升近2千億元,先前因美債殖利率上揚、新台幣匯率強升等多重利空而慘遭修理的債蛙又開始恢復信心;另一個是「主動贏過被動」,多檔掛牌才幾個月的主動型台股ETF,累積漲幅破3成,明顯超越同期間被動型台股ETF的平均漲幅。
跨國債券型ETF與台股ETF一向是ETF市場2大支柱。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數據,去年還被追捧成聯準會降息「送分題」的債券型ETF,今年畫風突變成「送命題」,規模從去年底破3兆元快速崩跌到今年5月底僅2.6兆元,尤其是美國公債ETF還出現逃命潮。
但從今年以來掛牌的債券型ETF來看,幾乎都聚焦在投資等級的公司債ETF,光是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國泰10Y+金融債(00933B)合計吸金就逾3千億元,而美國公債ETF在「川普陰霾」下,不管最大金主的壽險或散戶債蛙們,看來還是心有餘悸。
另一個是主動式ETF崛起,到8月底已有8檔掛牌,規模接近5百億元,其中主動式台股ETF占了5檔、規模達447億元,且平均績效表現遠優於同期的被動型台股ETF,今年以來績效多突破3成,已有多檔將募集的主動式ETF蓄勢待發。
在多頭市場時,透過基金經理人的主動選股與資產配置,來追求超越市場指數報酬的主動ETF,績效理當超過追蹤指數的被動式ETF,但也別忽視了主動式ETF有著更大的績效、費用、換手率與追蹤誤差等風險,當市場越瘋狂,才是投資人越該冷靜的時候。(高嘉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