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18:15

AI熱潮使台灣的成長動能不太可能很快消退。(法新社)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台灣單月出口額首度超越南韓,引發南韓媒體高度關注,韓國經濟日報(KED)10日大幅報導說,此發展顯示亞洲這兩大貿易經濟體的分歧命運:人工智慧(AI)驅動台灣半導體榮景,而韓國面臨美國關稅帶來的沈重壓力。
報導指出,台灣財政部公佈,在全球AI競賽帶動的晶片與電子產品需求推動下,8月台灣出口年增34.1%,達創紀錄的585億美元。反觀韓國,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8月出口僅年增1.3%至584億美元。
作為台灣經濟骨幹的半導體出口年增37.4%,電子元件成長34.6%。台灣對美出口飆升65.2%至196億美元,也創下紀錄,韓國產業通商部預估,台灣今年對美貿易順差有望達1000億美元,今年前7月,台灣對美出口已超越去年全年。
相較之下,受川普新關稅政策的影響,韓國8月對美出口縮減12%至87億美元,其中,汽車出口下滑3.5%、汽車零組件出口下跌14.4%,被課徵50%關稅的鋼鐵重摔32.1%,今年前8月,韓國對美出口下滑4%至812億美元。
報導說,儘管美國上月對台灣產品課徵20%對等關稅,高於韓國與日本的15%關稅,但半導體仍享有豁免。雖然川普表示將對晶片課徵高關稅,但細節迄今付諸闕如。
對於單月出口首度超越韓國的象徵意義,台灣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說,「AI需求超乎預期」。
事實上,台灣今年以來,每月出口額急遽上升,從1月的387億美元增加至8月的585億美元。對美出口較去年同期翻逾1倍至196億美元。對中國出口則從66億美元略增至93億美元。
經濟學家認為,台灣的成長動能不太可能很快消退。巴克萊(Barclays)經濟學家孫範基(Son Bum-ki)說,「這是非凡表現,預料8月的強勁動能將持續至第3季」。蔡美娜預計第3季台灣出口成長年增35%至37%,單單9月就年增36%。
報導說,貿易量的激增鞏固台灣作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經濟體之一的聲譽,今年第2季台灣GDP年增8%,促使台灣政府將全年GDP成長預估從3.1%上調至4.45%,明年人均GDP預料超過4萬美元,超越韓國與日本。
與此同時,韓國努力維持成長動能。今年第1季其GDP萎縮0.2%,第2季回升至0.7%,韓國央行預期其全年GDP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