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2025-07-15 06:41
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的長期債務殖利率週一 (14 日) 上漲,原因是市場對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日益擔憂,削弱了需求。
日本領跌全球長期債券 支出取代利率成為首要焦點。(圖:shutterstock)
日本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創下兩個月來最大漲幅,而德國同期公債殖利率則逼近 14 年來的最高水準。對於這些國家而言,財政問題正取代央行利率政策,成為主要關注焦點。儘管美國的拋售情況較不明顯,但其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仍觸及一個月高點。
日本大選的慷慨支出以及川普上週末的關稅聲明,是近期殖利率上升的直接原因。這些因素加劇了對政府債務過度、支出失控、市場上債券供應過多,以及全球已開發市場通膨仍過於頑固的深層擔憂。
MFS 投資管理公司市場洞察部門高級董事總經理兼主管 Benoit Anne 表示:「
貨幣政策已退居次要地位,主要政策重點已被預算和國債情況所取代。」
Anne 指出,如果投資者願意為此融資,那一切都好,但過去的經驗表明,投資者可能很快就會對「財政揮霍產生嚴重的懷疑」。
儘管短期殖利率與利率走勢的關聯更為密切,並且由於降息預期而出現較小幅度的波動,但長期殖利率的吸引力下降,更直接反映了人們對全球不斷增長的國家債務最終可能達到臨界點的擔憂。
紐約時間上午 11 點,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 3 個基點至 4.98%,自本月初以來已累計上漲超過 20 個基點。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 固定收益首席投資策略師 George Bory 週一在彭博電台表示:「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約在 5% 左右,很可能再次突破。現實情況是,各國政府的赤字支出在全球範圍內非常普遍,而緩解壓力的閥門就在殖利率曲線的長端。」
投資人依舊對川普的「大而美法案」可能在未來十年內,為國家債務增加數兆美元的前景感到不安。不過,這些擔憂在最近幾週有所緩解,儘管波動劇烈,但美國 30 年期公債今年迄今的表現優於大多數已開發國家。交易員目前正密切關注週二公佈的關鍵通膨數據。
新加坡對沖基金 Blue Edge Advisors Pte. 的投資組合經理 Calvin Yeoh 表示,政府債券市場的長端「將會釘在這些水準」,只有在經濟成長放緩時才會下降。他已在美國公債中進行了所謂的「陡峭化交易」佈局,押注兩年期和五年期公債將分別跑贏十年期和三十年期公債。
Yeoh 說:「
每個人,包括美國、日本及歐洲,都坐上了開往通膨鎮的財政巴士,油箱已加滿。」
日本、德國
各國政府正加大力度發行債券:柏林今年放棄了數十年的財政緊縮政策,以改造其軍事和基礎設施;在日本,上議院的選舉鬥爭,正促使各方承諾增加支出和減稅以爭取選民。
日本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超過 10 個基點,逼近 5 月創下的歷史新高。日本央行去年結束了負利率政策,此後已兩次提高借貸成本。官員們普遍預計將於 7 月 31 日將基準利率維持在 0.5% 不變。
對超長期債券需求減弱,也歸因於人壽保險公司等傳統買家削減購買量——這與英國的類似情況相呼應——以及日本央行在成為主要持有者後,正試圖逐步退出市場。
巴克萊證券日本有限公司日本外匯和利率策略主管 Shinichiro Kadota 表示:「這與過去的環境不同。我認為這對這次選舉來說是相當獨特的。」
在德國,30 年期公債下跌,使殖利率上漲 3 個基點至 3.25%,為 2023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德國總理梅爾茨表示,川普威脅徵收 30% 的關稅將「從根本上」打擊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出口商。
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的借貸成本飆升,因為它們正努力減少龐大的債務。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儘管全球政府債券佔所有債務(包括國債、投資級債券、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硬通貨和當地貨幣債務)的比例有所增長,但仍「遠低於 2012 年的峰值」。
報告還稱:「然而,最終判斷債務可持續性的,是投資者,而不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