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09 09:18

歐中逆差逾10兆台幣 歐盟主席:擬強化關稅壁壘

2025/07/09 06:24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7月8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要求北京當局解決長期貿易失衡問題。(法新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距離歐中領導人峰會召開還有2週,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7月8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要求北京當局解決長期貿易失衡問題。原定於7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歐中領導人峰會,會期已因歐中緊張關係升高,而從2天縮減為1天。
 
 馮德萊恩指出:「如果要推動歐中夥伴關係向前發展,就需要實現真正的再平衡,包括減少市場扭曲,解決中國過剩產能的出口問題,並為歐洲企業在中國提供公平、對等的市場准入。」

 今年4月北京當局對稀土磁鐵實施出口管制,進一步重創歐盟汽車產業,加劇了日益失衡的歐中貿易關係,去年歐中貿易逆差高達3000億歐元(新台幣10.2兆元)。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歐盟內部要求設置關稅壁壘,阻止中國產品大舉湧入,扼殺歐洲工業的呼聲越來越大。
 由於中國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提供不公平補貼,歐盟27個成員國已對中國產電動車徵收最高45%關稅;歐盟還在2025年初將中國企業排除在醫療器材公共招標之外,促使北京採取針鋒相對的報復行動。
 馮德萊恩指出:「中國不能依靠出口來解決國內經濟挑戰。產能過剩必須從源頭上解決,不能簡單地轉移到全球市場上。這正是我們對中國製電動車進行調查背後的明確信息。」
 馮德萊恩表示,北京當局早年投資未來技術,隨後開始透過大量補貼,向全球市場釋出廉價商品,以壓制國外競爭對手,從太陽能電池板到稀土礦物加工,所有的這些西方行業都倒閉了,唯獨中國占據了主導地位。
 馮德萊恩說,因北京的「購買國貨」政策,讓歐洲產品在中國公共採購中受到系統性的歧視,「中國製造」的商品和服務在中國政府公開招標中,自動獲得20%的價格優勢,這根本不公平,整個體系顯然被系統性操縱。 
 馮德萊恩直言,北京當局對中國企業的補貼約占其利潤的20%,這讓中國商品從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並可以在全球市場具有低價競爭力。
 
 針對即將舉行的歐洲領導人峰會,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聚焦3個優先事項:重新平衡歐中經濟關係,降低風險,以及推進包括氣候在內的全球問題的外交合作。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