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09 04:15

川普會與日韓敲定貿易協議嗎?克魯曼:這回賭TACO可能錯了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2025-07-08 12:30 ET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8日撰文,發表他對川普2.0關稅後續發展的看法。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自詡「交易藝術家」,但這位談交易高手自4月宣布、後又暫停「解放日關稅」以來,僅勉強與英國、中國和越南談妥三項貿易「協議」。其餘國家今後能依循此模式,順利在未來三周半與美國簽署協議,讓關稅戰落幕嗎?經濟學者克魯曼不表樂觀。

川普嚴苛的對等關稅原本暫緩至7月9日為止,但7日又延到8月1日午夜後生效,給貿易夥伴國進一步談交易的緩衝時間。總計自4月2日宣布「解放日關稅」迄今,川普2.0政府只敲定三樁貿易「協議」,與原本宣稱90天內搞定90份協議的目標差遠了。




與英、中、越敲定的是貿易「協議」嗎?

況且,嘉信理財分析師桑德絲指出,已敲定的三項協議稱不上是正式貿易「協議」,頂多只能說是「貿易框架」,因為傳統上雙邊貿易協議需費時18個月簽訂、付諸實施要再花40到45個月。所以,美國與英、中、越雙邊貿易安排其實仍懸而未決。

按英美貿易框架,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製造商徵收的關稅,並且讓英國飛機產品豁免於新關稅,換取英國承諾向美方擴大採購牛肉、乙醇和工業產品。

英國為何率先與川普敲定協議?英媒評論指出,英國這麼「一個相對小型的開放經濟體,軍事和安全上又依賴美國,自然願意把握機會爭取簽一份法律上不具約束力的協議,並以無傷大雅的牛肉和生質乙醇配額,換得保護國內汽車和鋼鐵出口商。他們雖屬小眾,政治勢力顯著」。

美越簽的文件更接近一份「妥善」的協議:對越南出口直接課20%關稅,對轉運貨物重課40%(顯然衝著中國而來)。問題是,越南去年只進口價值130億美元的美國製品,經濟規模較小也較窮,能掌握的談判籌碼遠不如經濟富強、且與美國建有重要軍事聯盟的日本和南韓

至於川普宣稱與中國簽定的「協議」,其實只是讓雙方關稅戰降溫罷了,況且川普政府至今尚未公布協議細節,而北京方面,據美媒披露,對美企的稀土出口仍不予放行。

因此,這三項貿易「協議」,不是簽字的並非大型貿易夥伴國,就是協議內容空洞籠統,都不足以作為川普誇稱未來一連串貿易協議的藍本。


克魯曼:不會有真正的貿易協議

川普日前已先發函給南韓和日本,告知將對兩國出口重課25%關稅,其他有些國家面臨更高的稅率。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8日撰文指出,這比美國1930年惡名昭彰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實施後約20%平均關稅稅率還要高。

如此高的稅率,對貿易打擊多大?一個關鍵數據是世界貿易的「替代彈性」--進口價格每攀升1%,會導致進口下滑多少百分點。許多研究得到的中位數估計值是3.8,意味到頭來25%的關稅將導致跨太平洋貿易萎縮將近60%,相當可觀。

這麼高的關稅,想必會重創南韓和日本經濟,那麼韓、日談判代表何不做出足夠的讓步,取悅川普了事?

原因是:日、韓根本沒什麼可讓步。

南韓2012年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以來,美國對南韓大多數出口早就零關稅了。日本則如同其他富裕國家,對進口貨課徵的關稅稅率很低。因此,這兩國都沒有向美國提出大幅減讓關稅的空間,因為他們的關稅稅率早已微乎其微。但川普仍在致南韓通知函上堅稱,南韓的「關稅和非關稅政策以及貿易壁壘」,導致美韓雙邊貿易失衡。

川普信函隻字未提具體細節,因為根本沒有細節。如果不公平貿易行為只存在川普的想像中,要南韓如何「終結」之?克魯曼比喻說,這就好比霸道的鄰居警告你別再把垃圾倒在他家草坪上,而你如實回應並沒亂倒垃圾,他卻指責你頑固不讓步,於是戳破你的車胎。


川普關稅最後如何收場?

克魯曼認為,唯一可能的出路是簽署「一系列假協議」,由美國的貿易夥伴國假裝做出重大讓步,讓川普有面子宣稱贏得重大勝利。有些人至今仍相信這種情況會發生。但基於川普信函上的語氣以及他對關稅的執念,克魯曼懷疑川普會取消關稅。一部分理由是,據他觀察,設法討好川普,到最後只會讓他食髓知味,更得寸進尺。

關鍵問題是:何必與一個不守信諾的人締結協議?

南韓與美國在2012年簽署韓美自由貿易協定(KORUS),這是正式協定,並非措詞含糊的諒解備忘錄,是辛苦磋商多年的成果,兩國國內都歷經激烈的政治辯論,最終才分別立法通過。然而,川普完全漠視這份得來不易的協定,通知函上連KORUS提都沒提,更沒解釋美國為何片面毀約。

日本並未與美國簽署自貿協定,但享有美國貿易「最惠國」待遇。所以依照國際法,日本出口在美國面臨的關稅,理應「不高於」美國在最後一輪重大全球貿易談判(「烏拉圭回合」)中承諾的關稅。這些關稅承諾也非收入某個非正式備忘錄,而且也是談判多年、經國會批准的結果。川普也未說明,為何違背長久來的承諾。

重點是,川普不覺得自己受到昔日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約束。那麼,別人何必相信,川普必會信守往後簽署、或宣稱簽署的新協議?這種不守信的行為,顯然不局限於關稅。許多國內機構,從律師事務所到知名大學,都已發現一個現實:企圖取悅川普,頂多只能換得幾星期的緩衝時間,但過後他仍會予取予求。

收到川普關稅通知函的政府,有可能尚未察覺這點。但克魯曼認為,他們終究會醒悟。他認為,押注「川普總會畏縮」(TACO)的人士,就這點而言可能看走眼了。克魯曼樂見最後是他誤判,但此刻看來似乎是「具嚴重破壞力的關稅,真的要降臨了。」

無獨有偶,嘉信理財的桑德絲也擔心,市場目前對川普關稅淡定以對,美國經濟又韌性十足,這是否會讓川普有恃無恐?她說:「那是否會形成一種陷阱,讓(川普2.0)政府願意在關稅方面繼續咄咄逼人?」若是如此,目前處變不驚的投資人,可能要大失所望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