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19 06:14

中國青年失業率逼近19% 還被戲稱「爛尾娃」有嚴重心理創傷

2025/09/18 17:13  
中國8月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升至18.9%,創下2024年改變統計方式以來最高。(美聯社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8月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升至18.9%,創下2024年改變統計方式以來最高。專家指出,由於中國今年有創紀錄的1222萬名大學畢業生,加上產業轉向先進製造業,加速自動化後對人力的需求降低,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疲軟,也導致相關傳統產業的人力需求銳減,因此中國青年高失業率將持續好幾年。
中國青年失業率在2023年4月至6月連續3個月升破20%,6月更是觸及21.3%歷史新高,中國國家統計局隨後以調查統計工作需要健全優化為由,停止對外公布青年失業率。直到隔年改變統計方式,在扣除在學學生後,於2024年1月重新發布青年失業率為14.9%。

今年8月的青年失業率飆升至18.9%,比7月的17.8%再升高,也比重新公布青年失業率以來、2024年8月創下的18.8%還要高。
根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報導,康乃爾大學勞工關係系主任傅利曼(Eli Friedman)表示,中國雖然在先進製造、人工智慧(AI)、綠能科技方面獲得成功,對就業成長的幫助卻有限,並以汽車製造業為例,產業轉型正在降低人力需求。
密西根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周韻則說,現在只有來自菁英學校、擁有自動化或AI非常搶手的大學主修的畢業生才受歡迎,其他人都很難找到工作;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疲軟,也導致相關傳統產業的人力需求銳減。
香港《南華早報》 報導,許多中國青年為了在尋找入門職業搶得先機,而繼續攻讀碩博士,但不少人對擁有更高的學歷能否找到匹配的工作抱持懷疑態度。
此外,中國青年對工作的心態轉變,也使得北京當局很難解決高失業率問題。傅利曼表示,中國青年與他們父母那一代不同,即使面臨經濟壓力,也不願接受低品質或不穩定的工作,這種心態的轉變催生了「躺平」現象,年輕人完全退出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
中國青年高失業問題的影響深遠,不僅影響經濟格局,也波及社會結構,並在年輕人心理留下心理創傷。經濟學家將中國這一代青年稱作「爛尾娃」,用以形容那些無法找到與其教育背景相符的工作,只能從事低薪工作或依賴父母支持的年輕人。
周韻表示,長期的失業將給年輕人留下深度的心理創傷,尤其是那些被允諾讀大學就有好未來的畢業生。她說:「不能找到工作,不僅創造經濟不安全感,也會失去尊嚴和人生目標。對大學畢業生而言,這會傷害他們被允諾的一套說詞--教育會直接通向更好的生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