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12-19 06:03

書劍集》敢「花錢」才能留住資金

2024/12/19 05:30  
中央銀行上月公布的2024年第3季國際收支顯示,台灣居民單季對外直接投資(FDI)淨增加近107億美元、證券投資淨增加65億美元,二者合計達172億美元,約相當於新台幣5600億元。(資料照)
◎歐陽書劍
資金外流的問題已持續許久,這幾年台灣經濟穩定成長,即使產業間榮枯頗有差異,但稅收與整體企業獲利都超出預期的好,伴隨的還有國人國外資產的提高,中央銀行因此常要說明資金為何流到海外。資金除了在國外尋找更高獲利機會,探索現況時,更不能忽略金融與實體面互相影響的因素;在實體經濟面的擴大投資,實質上也是金融面的將錢留在台灣。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資料,截至今年八月底,保險業投資海外金額已接近新台幣二十三兆元,占所應用資金的七成,巨額海外資產的配置,引起甚多關注;然而,錢流海外尋找獲利機會的公司或個人,不只於保險業。
根據中央銀行上月公布的二○二四年第三季國際收支顯示,台灣居民單季對外直接投資(FDI)淨增加近一○七億美元、證券投資淨增加六十五億美元,二者合計達一七二億美元,約相當於新台幣五千六百億元。這還只是一季的金額而已,事實上,過去數季,每季居民的海外淨投資都超過二百億美元。
居民海外投資金額的增加成為常態,因此常招致資金外流的批評,而央行也總是會在每一季的國際收支公布時,配合發布「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的推演過程,並得出「經常帳順差」(出口減去進口)會等於「超額儲蓄」(儲蓄減去投資)的公式,用以解釋資金流出狀況。央行的結論是:「經常帳順差國家,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表示該國資金淨流出」,包括德國、日本及韓國等出超國,都與台灣一樣有資金外流的現象。
從央行的說明可以得出:只要有貿易順差,總是會產生資金外流的情形;因此,若要拚出口,似乎就要容忍資金流出?理論上確實如此;然而,上述公式既是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我們也可反過來看,「超額儲蓄」會等於「經常帳順差」,所以只要提高國內投資,使超額儲蓄減少,經常帳也就不會增加,而資金外流的狀況就可以解決了。
若能增加有用的投資,在政府方面可以提高公共建設的品質、數量與功用,有利於經濟發展,對企業來說,藉由設備升級或擴廠,能夠提高競爭力,對長期績效應是有利無害;不過,說來容易做來難。中央政府一年總預算不到新台幣三兆元,固定投資占比不高,而企業保留盈餘也愈來愈多,並未完全有效利用。
解決資金外流的手段,似乎豁然開朗,只要增加投資即可;不過,提高用錢的數量與速度,確實不如想像中容易。主計總處估計今年超額儲蓄會超過新台幣四兆元,二○二五年還會繼續走高;若趨勢持續,資金將繼續大量淨流出,而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恐怕也會繼續出現在央行相關新聞的記者會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