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發達集團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9-07 08:45

逼近前高7185 震盪加劇但盤堅向上趨勢未變

逼近前高7185 震盪加劇但盤堅向上趨勢未變
‧日盛投顧 2009/09/07 08:36
觀察重點:
1.由於美國零售商的開學銷售僅屬溫和,週五公佈就業數據8 月份失業率雖飆上26 年新高,單月就業人口僅減少20 萬做又為1 年來最低;美股開盤後在科技股帶動下走強。亞股近期表現已較美股抗跌,週五普遍以平低盤開出,台股則延續前幾日的強勢,開盤上漲62.59 點,但由於逼近前高7185 點,大盤開始出現明顯震盪,終場在電子股帶動下指數仍上漲48 點收在7153 點,成交量持平於1370 億。
2.技術面分析:台股於9/1 拉出長紅K 棒後,單日量能連續四天在10 及20 日均量之上,屬量增價揚的多頭格局,與之前上攻7132 量價背離結構明顯不同,而主導短線走勢的10 及20 天均線扣抵值,已於9/3 分別扣抵到7132 回檔低點(8/21 6629),及7185 首波修正低點(8/6 6775),所有短中長期均線皆走揚,有利短線指數續揚,7185 點前高應可順利突破;週線部份,連續二週守住8/21 週收盤6654 點,而且週五收盤7153點,週線大漲343.27 點,「雙陰包陽」回檔型態被化解,多頭明顯佔上風,KD 指標部份,K 值再度轉強,本週(9/4)向上與D 值形成黃金交叉,指數有機會再攻高挑戰上升趨勢反壓在7250。
3.籌碼面分析:大盤在先前的季線攻防戰之中,儘管大盤指數表現不佳,但委買張數始終大幅領先委賣張數,盤中領先張數一度達64 萬張以上,顯示低接買盤不弱,之後隨即看到大盤快速站回月線及季線之上,但隨著大盤逼近前高之後,週五盤中的委買及委賣張數已互有領先,顯示大盤未來急漲可能性降低,過高後震盪難免;而資券部份,融資連續三天增加金額都接近20 億元,為6/6 以來首見,人氣回溫下,大盤量能亦逐步增温,只要融資與量能持續温和放大,指數將持續盤堅向上。
4.類股結構分析:大盤尚未突破前高7185 點,但電子指數已於9/2 領先過前高291.57,主流地位明確,電子低點出現在97/11/21 的146.74 點,漲幅一倍位置在293.48 點,頸線反壓則接近300 點整數大關,屆時電子都將出現明顯震盪;金融指數在5/5 與6/16 所構築的橫檔頸線區736-740 獲得支撐,並於週二站回月線之上,在量能無法有效放大前,成為主流機會不高,指數只能溫和盤堅。
類股走勢分析:
1.金融證券:大盤量能緩步增温,成交量連續四天放大至1300 億以上,目前台灣證券市佔率前三大為2885元大金、6008 凱基證及2854 寶來證,週五股價在金融類股中表現相對強勢,2885 元大金站回季線,上檔反壓在23.85 元;6008 凱基證受到外資套利賣壓影響,股價自高點以來修正了近25%,近期外資賣壓趨緩後,股價已止穩,站穩季線才有機會轉強。
2.記憶體:群聯第三季營收可望維持高檔,季營收應有二成成長幅度,平均毛利率也可望維持在13-14%間,單季每股獲利將不比第二季的3.1 元差,受惠新接單與第三季營運基本面持續看好,週五股價強勢漲停;此外,3260 威剛、2408 南科都有強勢表現。
3.IC 載板:8046 南電公布8 月營收26.2 億元,較7 月成長1.79%,續創2009 年以來單月新高,週五股價攻抵漲停價位121.5 元,完成填權息,但目前評價未明顯低估,故不宜過度追高。南電的強勢同時帶動同族群個股走強,包括3037 欣興、2446 全懋,以及3189 景碩漲幅也都優於大盤漲幅。
4.PCB:6108 競國台灣母廠以NB 板為主,中國廠則跨足光電板領域,第3 季以來,隨著PCB 產業進入傳統旺季,加上景氣衰退趨緩,競國當季產品能見度逐漸提高,7 月單月EPS 達0.48 元,且上半年EPS1.77 元在PCB 股高居亞軍,週五開盤即跳空漲停,創下4 年半以來的波段新高,可沿10 日線偏多操作;3044 健鼎為PCB 中的獲利王,週五股價出量漲停,有機會突破前高83 元。
5.高價電子:國際大廠Vodafone 9/3 宣佈,與2454 聯發科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其歐洲最新上市的兩款新機,將採用聯發科的手機晶片解決方案,激勵聯發科股價週五再創新高,已連續四天守穩500 元大關,月線未跌破前可偏多操作;2498 宏達電不畏增資股出籠,週五大漲20.5 元,創近三個月最大單日漲幅,惟短線營運未見重大轉機,不宜追高。
建議及策略
台股量能逐步增溫,融資與量能持續溫和放大下,指數將持續盤堅向上,惟逼近前高7185 點震盪難免,仍須避免過度追高,選股以具備實質業績題材,半年報表現佳及下半年營運動能強個股為首選。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