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嗎?中醫常利用針灸,刺激和安神助眠有關的穴道來改善失眠問題。一般人在家也可以嘗試按壓這些地方,早晚各一次,或在上床入睡前多按揉,有助提升睡眠品質。
助眠穴位:頭部
1.百會穴
可握拳,大拇指彎曲,以第二指關節按摩百會穴前後位置,按10次為1回,早晚可各作1回。或以木質、不會太尖的梳子梳頭頂,一天梳100次(可早晚各50次)。
位置:頭頂正中央,左右兩耳尖連接線與頭部正中線的交會處,有一凹陷處。
作用:安定神經、紓解情緒
百會穴©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2.耳神門
將痠痛貼布撕成適當大小,白天貼於耳神門穴位。
位置:耳上方的三角窩處。
作用:這是中醫師林君玉自己試出來的小偏方,貼一整天,晚上便能放鬆入眠。她也在門診對輕度失眠病人實驗,大約8成的人見效,因此她建議偶爾睡不著的人,不妨自己在家嘗試。
耳神門©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助眠穴位:手部
3.神門穴
以拇指掐按穴位,每次5秒鐘。建議早晚、左右手各按5分鐘。
位置:仰掌,前臂掌側,腕橫紋之下,豌豆骨內側邊的凹陷處。
作用:鎮靜安神,改善憂鬱、失眠、神經衰弱。
神門穴©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4.合谷穴
以拇指向手掌方向施力,按壓穴位,或者按揉,每次5秒鐘。建議早晚、左右手各按5分鐘。
位置:將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最高處。
作用:行氣止痛,紓緩頭痛、牙痛、腹痛等。
合谷穴©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5.內關穴
以拇指掐按穴位,每次5秒鐘。建議早晚、左右手各按5分鐘。
位置:位於手腕橫紋正中往上約3指處,兩條肌腱中間。
作用:寧心安神,理氣鎮痛,紓緩心悸、胸悶及失眠症狀。
內關穴©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6.心包區
位置:手掌中心區域。
作用:補益心腎、健脾養血。
包心區©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助眠穴位:腳部
7.太衝穴
以空的原子筆筆頭按壓3秒後停為1次,連續按壓7次。
位置:足背側,第1、2趾蹠骨連接部的中央。
作用:安定焦躁的情緒。
太衝穴©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8.足三里
以大拇指指尖按揉1分鐘後放掉為1回,可連續按揉7回。
位置:小腿正面外側1指寬,膝眼往下4指寬,小指下緣所到之處即是。
作用:補虛、調節消化系統。古人稱,針灸此穴後,可再走3里路。
足三里©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9.三陰交
以大拇指指腹按揉1分鐘為1回,早、中、晚都可各做1回。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上方4指橫寬處。將小指放在內踝尖上,其餘3指自然向上貼近小腿,食指上緣所到之處即是。
作用:調節內分泌及肝、腎、脾經。因為三陰交穴是肝經、腎經、脾經,三經的交會點。
三陰交©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10.湧泉穴
位置: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1/3處。
作用:幫助睡眠,改善頭暈、頭痛、心悸。
湧泉穴© 由 康健雜誌 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