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米媽 發達集團董事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2-06-12 00:25
長榮買在200元有救嗎 老手見拜登政府下周1舉動搖頭嘆
長榮買在200元有救嗎 老手見拜登政府下周1舉動搖頭嘆
16:372022-06-11
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
貨櫃3雄為首的航運股近來走勢疲弱,長榮股價更睽違200元大關年餘,除籌碼面遭外資倒貨,隨美國CPI飆上40年最高,拜登政府更將降低運輸成本,視為抗通膨的關鍵對策,眾議院下周將通過新版《海運改革法》,鎖定亞洲至美西熱門航線的主力航商,除強化監管權,也擬限徵附加費等特殊費用,在日前才傳運量需求「斷崖墜」之餘,又替下半年旺季景氣埋伏筆。
觀察本周外資動向,貨櫃大哥長榮居單周賣超排行榜第3名,調節張數達3萬0338張,萬海也遭賣超8452張,甚至散裝輪也遭殃,處分散裝船王慧洋-KY約7720張,僅陽明賣壓相對較輕,5個交易日共計賣超1432張。
除外資不挺,《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眾議院下周將通過海運新法,為24年來最大變革,新法給予FMC(聯邦海事委員會)更多執法權力,未來對航商興訟時,將居有利位置,也讓投資老手大嘆,對主攻亞洲至美國線的航商相當不利。
美國總統拜登曾多次關切高運價,指控有航商大漲運價1000%,是造成運輸費用暴增的元凶,除呼籲國會「取締」海運業者,還把矛頭對準9大航商,強調不會放任亞洲到美國航線的「敲詐」行徑。
此外,航運追蹤公司Freightos日前數據顯示,大陸到美西的貨櫃現貨價月減38%至9630美元,美國進口需求正呈斷崖式下跌,5月24日以來,輸美貨櫃進口量減逾36%,由於海運時間約30~35天,預估7月中上旬起,美國港口吞吐量將驟降,貨櫃進口量恐回到2020年夏季的疫情前水準。
雖陽明、台驊投控與中菲行等業界高層均否認,直斥危言聳聽,但外媒發現,美國消費支出疲軟,亞洲到美西熱門航線的貨櫃即期運價回軟,現已降至9600美元之下,且洛杉磯和長灘港等美西重要港口,待卸貨櫃船數更不到1月破紀錄時的1/5,已從109艘驟減至20艘左右。
無獨有偶,主要航商原定6月中旬調高運價,現已傳出凍漲至7月,長榮、陽明、以星原通知攬貨業者自15日起,調高40呎運價1000美元,但新方案已遞延至7月1日上路,但業者樂觀分析,上海復工的報復性出口仍在,只是目前貨量以東南亞增加較多,下月美國線運價仍不乏調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