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6-06-06 06:36

柯市府建公宅 不可橫柴入灶

聯合報社論
柯文哲力推四年兩萬戶的公共住宅計畫,經信義、文山兩區居民群起反對,及公宅單一基地最大量體的廣慈周遭居民的數度陳情抗議下,已窒礙難行,如今不能不改弦易轍。台北市民不是不支持居住正義,更不是個個自私自利,而是無法忍受柯市府獨斷獨行「橫柴入灶」的行徑。
聯合報社論指出,台北市民並非反公共住宅,而是無法忍受市長獨斷獨行。(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興隆公營宅視野良好,陽台可欣賞整個木柵區風景。(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柯文哲的公宅政策陷入泥沼,主要原因是政治性掛帥,超越了居住正義,更忽略了市民的居住現實。蔡英文總統承諾要在八年興建二十萬戶社會住宅,其中八成戶數落在首都圈,尤以台北市為重;也因此,台北市推動公宅的成效攸關著蔡政權的信譽。柯文哲將他「八年五萬戶」的競選支票下修為「四年兩萬戶」,是務實作法,但兌現壓力仍極沉重,因此又下修為以發包為準。
公宅發包的壓力如此沉重,主要是柯文哲被自己設下的誇大目標纏困。柯P「只租不售」的公宅支票,迄今租金部分已經跳票,競選時「一坪五百元」文宣深印民眾腦海,但現況是每坪幾乎破千。租金跳票已傷及柯P五臟,若是四年兩萬戶再跳票,連任選情不啻直接進入葉克膜狀態。然而,競選口號再怎麼動聽,一旦實際進入區位選擇和施工,即不免面對和既有居民真槍實彈的溝通;問題在,當初一心只想到要蓋公宅,但對於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生活機能的綜合評估卻付諸闕如,這才是政策碰壁的主要原因。
以廣慈公宅基地遭到鄰近居民的反對為例,即徹底反映出柯市府粗暴推動公宅的癥結。這塊基地,作為公宅或社宅建設基地已擬議甚久,從最初的七百餘戶,到郝市長擬增加為一千四百餘戶,皆根據學理評估。先檢討基地的承載條件,在不減損現有住戶居住品質前提下,包括交通、綠地、排水、日照等公共設施還能承載多少人口入住,再交由都市計畫、建築、運輸等專業者確認後,才核算出合宜的公宅數量。
當初郝市府推廣慈社宅時,曾帶著各領域專家幾乎是「挨家挨戶」拜訪周遭民眾,對居民的疑慮走一遍現場,若發現不妥即帶回修正。這麼做,是深切了解如果沒有在地民眾支持,社宅必行不通。而即使如此賣力溝通,郝市府所提的一千四百戶社宅計畫,還是遭到嚴厲批評。
柯市府的公宅政策,則徹底翻轉郝市府基礎,不但一舉推翻原先已溝通得差不多、且有都計等專業支撐的量體,擅自翻倍增加為兩千八百戶,甚至連都計應有的「由下而上」程序都跳過。在完成蔡總統目標的使命驅使下,柯文哲連他「公民參與」的招牌一併棄置,把市民都當成公宅的反對者,拒絕溝通,欲強行推動公宅目標量體達陣。
在地居民真的都反對蓋公宅嗎?其實不然。廣慈當地里長說,他從小跟廣慈安養院的老爺爺、孤兒、失依少女相處,「我們最夠資格證明與弱勢、不幸邊緣人相處的善意,為什麼柯市府要推公宅就罵我們自私?」居住正義,大家都支持;但是,政府不能只顧埋頭蓋公宅,卻不顧整體居民的生活品質。
事實上,興建公宅的目的,除了照顧弱勢及年輕族群,更大的意義是帶動舊社區的翻新。學界甫出爐的田野調查,發現木柵安康平宅改建的興隆公宅,對鄰近社區的房價有正面的帶動作用。柯市府增建公宅的目標並沒錯,問題出在區位的選擇不夠適當,以及推動的手段太過粗糙和急切,為目的而不擇手段。
為今之計,柯市府必須回歸正軌,重新計算公宅基地的環境承載能量,包括道路、綠地、排水、教育設施的餘裕,經都計等環節專業確認,估算出可容納的公宅數量,之後再以「溝通、溝通、再溝通」的態度取得民眾的支持。如果仍是官僚心態,不遂己意就逕批民眾「自私」,意圖橫柴入灶;其結果,只會自掘墳墓,並葬送了公宅計畫的美意。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