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財經網
2025年8月4日 週一 上午11:48
財經中心/徐詩詠報導
預收屋解約潮真實上演!根據我國平均地權條例,明確規範預售案若買賣雙方解約,得在30天內申報。由於銀行貸款水位不足,導致申貸條件門檻提高,讓原先簽訂預售屋的屋主貸不了款,紛紛選擇解約。對此
消基會指出,台灣預售屋市場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一紙「限貸令」將數以萬計購屋者推入資金斷裂的深淵。

預售屋解約潮「真實上演」!風暴席捲全台消基會稱4點:多數家庭斷頭
消基會指出,政策轉彎雖屬常態,但對消費者而言卻是晴天霹靂。(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消基會指出, 自2023年底起,因應新青安政策推升房市交易熱度,國內多家銀行的房貸放款比重迅速逼近金融監理的「紅線」,貸款水位26%至28%的警戒值。為遏止信貸過熱與資產泡沫風險,2024年初,中央銀行祭出「限貸令」,提高自住以外購屋者的貸款成數門檻,並要求銀行強化放款審查與資金控管。

預售屋解約潮「真實上演」!風暴席捲全台消基會稱4點:多數家庭斷頭
這些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往往高達數百萬元,對於多數家庭而言已形同斷頭一擊。(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政策轉彎雖屬常態,但對消費者而言卻是晴天霹靂。消基會點出,許多早在2021至2023年間簽下預售屋合約的自住型民眾,原先規劃以7至8成的房貸順利交屋,卻在面臨實際交屋時,被銀行告知僅核貸6成5、甚至更低的貸款比例。這些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往往高達數百萬元,對於多數家庭而言已形同斷頭一擊。由於預售屋合約往往簽訂時間距今已久,且資金安排多已固定,臨時湊出額外數百萬資金並不現實。對此,消費者唯有選擇「解約」,卻又不得不面對鉅額違約金與合約法律責任的雙重打擊。這就是目前席捲全台的「預售屋解約潮」背後最真實的消費者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