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竟空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5-22 07:14
新中宏打拚八年...廢胎轉生術 創造黑金
經濟日報 記者 高行
國內每年產生大量廢棄內胎,難以回收再利用,造成環保問題。隱身在桃園蘆竹的新中宏橡膠,歷經八年打拚,摸索出獨門技術,將廢胎變成價值不斐的「黑金」,目前再生的丁基橡膠產量居全國第一,躋身綠色循環經濟的領導廠商。
踏入新中宏橡膠的廠房,外面整齊堆放待處理的廢棄內胎,廠內生產線上機台轟然作響,廢棄內胎經過初步清洗後,進入粉碎機切割粉碎為小塊原料,開啟讓廢胎大復活的序幕。
接著進入廢胎變黑金的重頭戲,小塊廢料經輸送帶進入捏煉機,添加特殊油品及改質劑進行剪切捏煉及解硫,緊接著經由精煉機,壓延製程排除部分體積較大的雜質,再經由押出機過濾,將更細微的金屬等雜質去除,如黑色麵條的膠狀物從濾膠機器內緩緩流出,成為輪胎大廠所需的再生原料。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5/21/99/2173182.jpg&sl=W&fw=300
新中宏橡膠元老之一的陳傳吉指出,經過這些製程生產的再生丁基橡膠,可供應輪胎廠製造新胎,一般輪胎主要材料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再生的丁基橡膠可部分替代合成橡膠。
不同輪胎廠按配方不同,採取不同添加比例,一般來說介於5%至30%,一方面可減少廢棄內胎汙染,且透過廢料再利用,也可降低輪胎廠進料成本,兼具環保和經濟效益。
新中宏橡膠在2008年成立,八年時間就登上國內再生橡膠第一把交椅,董事長林慧明表示,當初選擇這個「冷門」產業,主要著眼於台灣或大陸對廢內胎再生利用的技術水準不高,而再生橡膠產品的應用範圍很大,加上綠色循環經濟是未來趨勢,因此投入這項領域。
過去廢胎再生業是大陸和東南亞廠商天下,將輪胎廠製造的品質不良下腳料回收後,經再生製程再供應給輪胎廠;但大陸及東南亞廠商技術能力不足,品質也處低檔,製造的再生橡膠僅能做為簡單的翻修胎原料,無力將觸角伸及需求大宗的新胎市場。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5/21/99/2173201.jpg&sl=W&fw=750
獨門技術 打進大廠供應鏈
新中宏橡膠鎖定新胎市場,一開始就向高品質的再生橡膠挑戰,配合工研院輔導進行自主研發,歷時三年克服關鍵技術瓶頸,以優異品質打進龍頭正新及建大的供應鏈。和正新採取成品接單的銷售模式,獲得正新訂單後,由公司負責張羅廢棄原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後交貨;與建大則採取更緊密的代工模式,建大將其在製造過程產生的邊料或下腳料交由該公司代工,製成再生膠後再利用。
新中宏橡膠五年前爭取到正新和建大等客戶,順利轉虧為盈;隨著兩家客戶業務擴展,該公司業績也三級跳,去年營業額4,700萬元,主力產品再生丁基橡膠僅出貨正新和建大就突破1,000公噸,市占居國內首位。
林慧明說,近年國內水電工資成本提高,壓縮獲利空間,唯有投入研發,提高技術層次、產品規格客製化,與其他業者區別,才能持續擴大市場。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5/21/99/2173200.jpg&sl=W&fw=750
異業合作 強化產品競爭力
新中宏橡膠與正新和建大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後,積極深化輪胎廠的銷售通路,除向預計年底完工的正新及建大印尼廠送樣,也向普利斯通、橫濱、南港等投石問路,擴大對國內外輪胎廠銷售。
針對搶攻輪胎以外市場,該公司也擬訂多元銷售策略,如切入再生膠的成品應用業,和下游應用端共同研發符合其需求的產品,並透過與天然橡膠業的異業結盟,尋找市場新的應用藍海。
在原料開拓方面,積極擴展國外品質較佳的廢料來源,國內輪胎廠使用在輪胎製程做為充氣模具的廢棄氣囊,也是很好的材料。由於該公司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相關解硫再生技術已有初步突破,不久後也可成為穩定的廢料來源。
新中宏橡膠旗下再生丁基橡膠應用主力為輪胎內胎,由於技術不斷提升,現階段也可生產高品質再生鹵化橡膠,將產品逐步滲透到如車窗護條、鋁門窗氣密性邊條,甚至醫療用品、綠色防水與填充建材及電子零組件等高階應用領域,未來市場潛力看俏。
林慧明表示,未來將精益求精接軌國際,並針對商品開發、品質提升等各項工作投入更多心力,期許為台灣綠色再生市場注入新活力,同時致力擴展國際同業及異業合作,強化產品競爭力,以建立國際級再生橡膠生產中心為目標。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5/21/99/2173194.jpg&sl=W&fw=750
新中宏橡膠將廢棄輪胎分解再製,將別人不要的廢物變黑金
林慧明土法煉鋼 磨成專家
新中宏橡膠穩居國內再生丁基橡膠龍頭,但成立初期卻不是很順遂,股東和經營層都是門外漢,加上整個產業並無創新模式可循,只能以土法煉鋼模式,一步步從錯誤中學習。
新中宏橡膠董事長林慧明指出,該公司後來在工研院技術協助下,才逐步摸索出獨門製程,進而穩定品質,躋身正新和建大的主要供應商。
新中宏橡膠在2008年成立,鎖定高品質的再生丁基橡膠為主力產品,並引進當時先進的無鍋爐碾壓加溫技術,但由於經營層沒有再生橡膠的專業背景,初期營運跌跌撞撞,短短三年就虧掉3,500萬元,相當一個資本額。不過,由於股東對自家獨門製程的信心,仍咬牙撐下去。
新中宏橡膠旗下無鍋爐碾壓解硫的技術製程,在台灣僅有新中宏採用,該製程主要特色是內胎廢料進入捏煉製程中,可靠攪拌碾壓加溫將廢橡膠解鏈及斷鏈,較傳統的鍋爐罐解硫法製程大幅簡化,節省成本三分之一以上,在過程中也不易產生廢氣和臭味,兼顧經濟效益和環保。
不過,擁有先進製程是一回事,如何生產出高品質產品則是需克服的關鍵。
在工研院技術協助下,以最笨也最可靠的「試誤法」進行突破,一開始送樣輪胎龍頭正新,儘管因品質不穩定而屢次被打回票,但並不氣餒,應客戶要求進行改良,歷時二年後,終於過關正式出貨。該公司元老回憶,那二年和正新往來的文件就有1公尺高。
正新帶給新中宏的考驗不僅是品質,同時考驗對交期和庫存控管能力。
正新每季固定下單,且對不定時追加訂單也非常堅持交貨期限,要求絕不能延遲,也讓該公司對庫存摸索出一套管理模式,建立交期準確無誤的利基。
新中宏後來再接再厲向建大投石問路,也是來回歷時二年之久,最後品質終於符合要求,成為建大指定的專業代工廠,並帶動整體營運起飛,一舉扭轉先前虧損態勢。
新中宏有了正新、建大為後盾,基本銷量穩定,為積極提升品質,搶攻其他應用市場,近期計劃再和工研院攜手,建立最新的雙螺桿解硫一條龍製程,利用可控溫的捏煉設計來生產高端客製化產品,搶進工業4.0世代。
培養人才庫 點燃創新之火
面臨主要客戶西移及大陸產品低價進口等重大挑戰,新中宏橡膠近年營運仍能三級跳,主要是公司持續推動創新研發、培育人才及提升員工福利等正向改變。新中宏橡膠董事長林彗明表示,創新是不斷成長茁壯的基本功,而培養人才和鼓勵員工投入,則是點燃創新之火的助燃劑。
新中宏橡膠近年不斷提高研發投入,研發經費占比在2012年僅0.9%,至2014年已急速上升至7.5%,主要用在改善改善脫硫製程及加強脫硫製程技術開發,提升主力產品再生丁基橡膠的性能。
丁基再生膠的生產工藝包括:蒸煮法、炒製法、擠出法、微波法、輻射法、高溫連續催化法及化學機械等方式。新中宏橡膠專注投入的捏煉法工藝,具有投資省、生產效率高及產品質量佳等優勢,並經由參與工研院「石化產品高質化平台專案」,進一步有效改善製程及催生新的應用產品。
粘度為丁基再生膠品質的首要指標,新中宏橡膠掌握的捏煉法製程,調整捏煉機的溫度,就可獲得最佳粘度,這是其他生產工藝無法做到,並可藉由黏度控制,生產高品質的客製化產品。
國內再生橡膠產業人才稀缺,新中宏橡膠重視人才培育,定時安排員工進修職務所需課程;為留住人才,公司增設福委會,明定產品銷貨每公斤即相應提撥1元做為職工福利金,以回饋鼓勵員工投入。
政府看優勢:拓展國際通路 提升經營綜效
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丁基橡膠具良好氣密性、耐老化與耐溶劑等優點,為輪胎內胎、運動用品與醫藥用瓶塞等不可替代材料,國內年需求量6,000公噸以上,相關產業年產值超過千億元,但也產生大量廢棄物,因此,如何回收與再利用,更顯重要。
隨著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不斷變化,丁基橡膠價格也不斷攀升,儘管丁基橡膠製成品價格有所成長,但成品價格上升幅度遠不及原料上升速度,許多使用丁基橡膠的企業把目光轉向再生產品。
現有廢橡膠的再生技術多以高溫高壓方式進行解鏈再生,膠料在反應器中由於沒有攪拌,因此產生部分焦化與再生膠物性不均勻等問題。新中宏橡膠為台灣少數具有丁基橡膠再生技術能力的公司,亦是目前台灣少數本土化再生丁基膠供應廠商之一。
新中宏橡膠著重創新環保技術的開發,研發新型的捏煉解鏈再生製程技術,進行廢丁基橡膠的解鏈再生,以系統性的實驗設計發展動態解鏈再生,以克服傳統製程的焦化與碳化問題,且有效提高再生丁基膠的品質與生產效率。
台灣橡膠工業目前已進入外移期。對於西進廠商,大陸內地本土廠商可獲得較佳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台灣廠商長期處於劣勢。對根留台灣的廠商,須面對大陸產品回銷造成的低價競爭。解決之道唯有透過技術的研發改良,減少人力支出降低成本,在原材料、製程及設計上皆不斷改良演進。台灣橡膠業需開發可用本土化資源,維持研究發展,一條龍整合掌控原物料品質,善用品牌行銷優勢,加速拓展國際通路,提升綜合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