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ko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6-05-16 18:41

人生需要的是方向而不是“目標”

西西弗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一度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了死亡。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巨石太重,推上去掉下來,推上去掉下來,生命就在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中慢慢消耗。——聽起來是多麼絕望,這並不是神話,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真實命運。我們生來就“無緣無故”,到這個世界也並非自己的選擇。世界只有謎面沒有謎底,要是非要一個謎底,就只能自殺。人生過程中的種種“目標”都是我們強加給生命的,如果說真的有“目標”,那麼就是死亡。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自殺或者出家,就是因為看到生命的“零”,既然再怎麼折騰也還是個零,既然是零,那就不折騰了,什麼都不要了,還能怎樣。——這不是解決生命為“零”的最好方式,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直面這個“零”,不再追求“目標”轉而充實“過程”。先哲加繆寫過一本《西西弗斯的神話》,他發現西西弗斯很快樂,一邊幹活一邊哼著小曲助興,沒有目標,只有石頭,反正推上去掉下來,那就再推唄,上去的時候還能稍事休息一下,又掉下來了,伸展伸展再推嘛。從山上走下來,擦擦汗,路邊野花芬芳,順手采一朵,很愜意。西西弗斯與眾神鬥失敗了,沒得選擇沒有目標,也活得很快樂,痛並快樂著。
很多人失敗後就天黑黑地黑黑,好像一切都完了,萬千沮喪也罷了,甚至還會極度悲傷或者憤怒。最近震驚全國人民的“大同副市長被打死”事件中,那位行兇者便是因為調動工作這一目標沒有實現,氣急攻心釀成慘案。其實,何必強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李白有詩雲: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幾年前,有個勵志要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少年,他聲稱寫作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諾獎,這位就是典型的為“目標”活著的人。歲月如梭,不知道他的遠大目標實現得如何,上帝保佑。
自從有記憶以來,只要是長輩教育,一定離不開“目標”、“明天”、“未來”等等關鍵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嘛。我們努力,我們奮鬥,永遠是為了實現目標。尤其是當學業完成之時,家長一下子又想起了重要的目標,好像必須馬上規劃好子女後半輩子的幸福才能安心,愁得夜不能寐。有事沒事最愛拉著子女坐下,開始無止境構想未來。——你必須繼續深造XX學位,你必須找一個XX工作,你必須尋一個XX物件,你必須珍惜每一寸時光奮鬥奮鬥奮鬥,你必須拼盡全力向誰誰誰看齊,你必須……這一切都是為了美好的未來,哪怕暫時痛苦,也要向著“目標”而拼搏,不能盡力而為,要全力以赴。
我不是悲觀主義者的花朵,我也沒有覺得人就應該傻傻等死,相反,我算一個比較自覺的人,起碼學業上從小到大都不需要長輩太操心,這已經是中國意義上的好孩子。可還是有無數長輩會站出來指責,你不夠努力,你不夠上進,而不進步就是退步!人人都在往前沖,你歇一會兒就被人趕超啦,可是前面究竟有什麼呢?反正就得快快跑,全民皆如此,到街上看看,不光汽車著急,自行車和行人也著急,都著急著實現人生的目標。最近和長輩們吃飯,席間總被問對未來有什麼打算,我說心裡有個喜歡的方向,一步一步走著看,也不緊張也不著急,真是心裡話,可把大人們急壞了,他們苦口婆心教育,人得有“目標”啊,才會活得有意義啊,消極不行啊。
出於禮貌,我不能反駁,只是暗自感慨:人生苦短幾十年,面前無數路,條條通死亡,能沿著自己喜歡的方向慢慢前進多幸福啊,當然有時候為了生存會做些必要妥協,但心中的大方向可以不變。前面就說過了,生而為人是被動的,世界也沒有謎底,死亡是唯一的終點,在向死而生的過程中,除了作奸犯科觸犯法律和道德,行行都能出人才,何必為強求各種各樣世俗意義的“目標”而痛不欲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