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endychang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6-03-09 19:27
注意用藥,4招幫助長輩正確用藥 / 燕子尾巴不見了.....
本帖最後由 095 於 16-03-17 02:10 編輯
注意用藥,4招幫助長輩正確用藥
大家健康雜誌作者黃倩茹 2016年3月9日
為了守護家中長輩建康,避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姜紹青組長與桃園縣衛生局居家訪視照護藥師徐睿賢建議以下4招,幫助老人正確用藥:
第1招》詳列用藥清單
因不同疾病、看不同醫師、領回不同的處方藥時,可能會發生藥品交互作用與重複用藥的問題。比方說,三位不同科別的醫師,針對不同的疾病症狀,可能都開了胃藥與止痛藥,以致一天服用過多劑量。
姜紹青組長和徐睿賢藥師建議,若必須看不同科、不同醫師時,最好攜帶目前正在服用的用藥清單(包含藥名、商品名、學名、服用劑量與頻率),提供醫師參考,了解目前的用藥情形,避免重複開藥,也防止藥品間交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此外,也可請自己信任的社區藥局藥師,幫忙檢視目前的用藥是否有重複、不當的情形,在回診時請醫師參照藥師建議,調整用藥處方。
BOX用藥小提醒
服用新處方的藥物後,一旦出現意識混亂、昏睡、虛弱、失禁、沮喪、腸胃不適、起疹子等不良症狀或反應,須盡快向醫師或藥師反應,找出可能的原因。
第2招》善用高齡整合門診
許多醫院開辦「高齡整合門診」或「整合照護門診」,由老年專科醫師或由各專科醫師組成醫療團隊,為銀髮族提供整合性醫療服務,一次門診就能接受多科專業醫師的共同照護,減少重複的檢查與用藥,進而提高醫療品質與用藥安全,避免因跨科、跨院看診,產生治療效果不佳、重複用藥、藥品交互作用等問題。
想知道哪些醫院有提供高齡整合門診,可至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老人藥平安」網站查詢(http://www.thrf.org.tw/elder/a_4.htm)。
第3招》以藥盒分裝
領回處方藥後,應將其存放在乾燥、陰涼處,避免藥品因潮濕或陽光高溫曝曬而變質。此外,應放置在孩童不易取得的地方,以免兒童誤食。
若服用的藥品種類太多,每次服用時都搞不清楚自己該吃什麼或吃了什麼、什麼沒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藥品依照醫囑,以藥盒分裝,時間到了就開啟某一格服用。
姜紹青組長表示,以藥盒分裝藥物,能清楚知道每一餐該服用的藥物為何,特別是有些藥一天吃1次、有的一天3或4次,如果沒有整合在藥盒中,很容易搞亂服藥的頻率。但他強調,即便藥物已分裝在藥盒中,藥袋絕對不可丟棄,這樣不小心打翻藥盒時,才能按照藥袋上載明的形狀、顏色、刻字來辨識藥錠,將其歸回藥盒的正確位置,確保用藥安全。此外,藥袋上所寫的注意事項,如同藥品的使用說明書,建議每次服藥前都要閱讀一次。
假如發現家中老人聽從親朋好友或地下電臺的推薦,偏好某種特定藥物或購買不明產品,要立即和醫師討論,聽從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建議,千萬不可讓長輩自行服用!
BOX用藥小提醒
如果因多重疾病必須服用多種藥物,但每種藥物的服用時間皆不同,不知該如何安排用藥時間,徐睿賢藥師建議,可找信任的社區藥局藥師諮詢,擬定最佳服藥時程。
第4招》藥錠分開磨碎、現磨現服
有些老人因無法吞嚥藥錠而須磨成粉,姜紹青組長建議,不要讓醫院或診所代為磨粉,因為醫院或診所的磨藥機很難清潔徹底,難免會混到他人的藥粉。此外,藥錠磨成粉後,接觸空氣的面積變大,變質、潮濕的機率較高;整包藥一起磨,藥品間的交互作用會提高。因此,建議服藥前再自行磨粉,且每一顆藥錠分開磨、分開吃。(本文摘自《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一書,本書教你全方位「懂老」:察覺老人家的需求與不適,做對貼心的健康照護及生活協助,孝親才能不留遺憾!)
===
增加文
燕子尾巴不見了 當心帕金森氏症上身
wendychang 發表於 16-02-23 12:50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3日電)根據統計每100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人患帕金森氏症。醫師袁瑞昱說,中腦黑質退化影響多巴胺製造,需透過影像診斷確診,觀察是否有似燕子尾巴形狀的訊號表現,消失則患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影像醫學部部長陳震宇、神經內科主任袁瑞昱今天召開「燕子尾巴不見了,當心帕金森氏症上身」記者會。
71歲陳姓婦女出現手無力,隔一年左手開始不自主抖動,原以為是五十肩或肌肉關節問題,就醫檢查頸椎沒有發現異常原因,家人疑是帕金森氏症,赴北醫附醫透過先進影像檢查才確診。
袁瑞昱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發病初期常以為是肌肉或關節酸痛,若沒有及時治療,會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起居,患者若能及早確診、規律服藥,就能維持一定生活品質。
他說,統計顯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每100人就有1人患帕金森氏症,目前國內約3萬人,占老年人口1至2%,好發在60至70歲族群。
袁瑞昱說,帕金森氏症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當腦基底核及黑質細胞退化,要維持足夠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則患者會有包括肢體僵硬與震顫等運動異常症狀發生。
陳震宇指出,分泌多巴胺的細胞主要在黑質的緻密部,其中有一個分泌多巴胺細胞群聚地的條狀結構「nigrosome 1」。
他說,正常人的影像顯示,nigrosome 1與周遭含黑色性的黑質緻密部會呈現類似燕子尾巴形狀的訊號表現圖像,又稱「燕子尾巴」,若影響的「燕子尾巴」不清楚或不見,則患帕金森氏症,透過新形影像,準確率達9成。
袁瑞昱指出,「動作慢、身體抖、四肢僵硬、步態不穩」是患者的症狀,可利用帕金森簡易自我評估量表先行檢測。北醫附醫引進新型超高梯度3T磁振造影儀,非侵入式、無游離輻射線的影像檢查,不用打造影劑、不用停藥就能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