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2-29 08:06
陳冲:電子鈔票是負利率最佳夥伴
2016年02月29日 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2-29/clipping/656/a02a00_t_02_02.jpg
主要地區目前負利率情況
總統府資政、東吳法商講座教授陳冲針對負利率議題接受本報專訪指出,負利率貨幣政策下,央行需要發行更多現金鈔券,應付把存款從銀行領出來的一般民眾需求,為避免流動性準備成本上升,發行電子貨幣、建構數字貨幣虛擬支付體系,絕對是必要的配套政策,「對負利率政策,會更有幫助」。
陳冲先前多次在專欄文章中提及,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哈丹(A. Haldane)、北歐國家央行,甚至中國人民銀行,都已投入「貨幣形態的改革」研究,探究利率作為貨幣政策在當今環境的有效性,包括利率為零或低於零時,若是出現凱恩斯的「流動性陷阱」理論,抵銷貨幣政策效果,該如何因應。
根據我國中央銀行統計的通貨發行數量,也就是市場上包括硬幣和鈔券的流動性,一般時日每天約有台幣1兆7,600億元,農曆春節期間在需求更為頻繁下,會增加到2兆2,300億元左右。
陳冲指出,一旦央行實行負利率政策,民眾為了降低給付給銀行的帳戶資金保管費支出,將普遍寧可持有現鈔,央行為了維持一般流動性、並應付現鈔的新增需求,反而要準備更多鈔票,「央行的營運成本會因此而上揚」。
陳冲說,哈丹對此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央行應同步發行電子錢,由政府作為後盾的電子貨幣,以全世界電子支付愈來愈普遍,「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能安全處理帳戶之間的虛擬交易,央行有必要及早準備,以迎向「貨幣形態的改革世代」。
然而,負利率搭配電子貨幣的構想,陳冲認為,也不是未來貨幣政策的全部,例如一旦民眾的支付如果都轉為國家電子貨幣,由央行統籌管理現金支付,傳統貨幣政策當中央行準備金制度應如何因應?銀行作為存戶、融資戶間的往來中介角色等,都可能被改變,至於該如何改變,至今還沒有人研究過。
陳冲認為,負利率帶來貨幣新形態,但之後會如何決戰?哪一種電子貨幣會出線?是否由央行主導?銀行又該如何爭取及確保自己的地位?這些最後都要由市場決定。
陳冲指出,負利率議題在歷史上僅限於特定時間、偶爾才會出現,因為這種非常態的利率措施會影響民眾的生活習慣,貨幣政策決策者多數會謹慎討論後才採行。
然而,他指出,2009年之後,各國一連串的貨幣寬鬆和特別挹注作法後,利率經常逼近為零、或名目上一不小心就低於零,多國央行因此慣性上把負利率作為刺激消費、振興投資的利器,只是以瑞士、日本的實際經驗來看,政策預設目標未曾真正實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