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6-01-24 17:26
吉安廢營區 變身好客藝術村
2016-01-24
產業館外觀像廟 挨批四不像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吉安鄉慶豐菜市場旁的「宮前營區」面積約一公頃,多年閒置、雜草叢生,公所獲客委會補助二千八百萬元打造「吉安好客藝術村」,把閒置營舍拉皮成為客家產業館、文化廣場,昨天開幕,但產業館外觀卻像個廟宇,挨批「四不像」!
吉安好客藝術村昨天開幕,以舊營舍拉皮的客家產業館,外觀有客家、有閩南、又像座廟,長廊掛著花布,有人嫌四不像,但鄉公所認為這展現了「多元文化風格」。(記者花孟璟攝)
客家產業館門口的獅子,也不是「方臉豬鼻」的客家獅,而是閩式廟宇的獅子。(記者花孟璟攝)
建築閩客大融合 展多元族群
吉安鄉鄉政諮詢委員、好客藝術村計畫主持人翁基峰說明,藝術村所在的慶豐村,有客家、閩南、阿美及太魯閣族等多元族群,因此以水泥營舍增建的產業館,才揉合多種風格。
他說,吉安的客家族群來自桃竹苗,屬於客家第三次移民,因此,產業館的馬鞍式屋脊、燕尾設計,來自新竹客家庄,屋簷翹起的「燕尾」代表客家人在窮困年代為翻身,鼓勵子弟多讀書、當校長,以求加官晉爵的文化;建築也融合閩南風格,門口的獅子也不是「方臉豬鼻」的客家獅,而是閩式廟宇的獅子。
閒置營區變身「好客藝術村」,曾協助鄉公所向國防部爭取撥用、辦理協調會的縣長傅崐萁、立委王廷升都來參加開幕。傅崐萁說,接下來還有新任立委徐榛蔚加入,持續為吉安好客藝術村向中央爭取二、三期經費。
吉安鄉長黃馨說,好客藝術村可作為鄉民活動使用空間,第一期二千八百萬經費共整建包括「客家產業館」等三棟館舍、公共廁所、拆除部份水泥建物做客家桐花戶外廣場。
續設移民村史館 太魯閣族區
接下來第二期工程將進一步活化營舍,包括產業館內部空間設施、規劃日本吉野移民村村史館、藝術家駐村區、太魯閣族區,盼顧及各界需求,呈現綜合型態的文化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