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keen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7-16 10:20
9號公報107年上路 金融業影響大
國際會計準則9號公報預計2018年上路,屆時會計科目分類又會與現行34號公報大不相同,除了沒有「無活絡市場」項目,資產確定類別後就不能再任意重分類,否則公司要重訂操作經營模式。
此外,金融業的授信資產須依預期損失反應在財報上,對金融業衝擊將很大。證期局預計明年先調查可能影響,再決定是否跟進國際9號公報上路時程。
台灣的會計制度已確定要與國際接軌,未來國際間的新會計公報,台灣都是採逐號認可,今年第3季證期局即是在調查15號公報的影響性,這號公報預計2017年上路,主要衝擊到電信業、生技及遊戲軟體等公司的客戶合約、智慧財產權等列帳、及認列收益的時點,證期局預計9月底會確定15號公報對國內上市櫃公司的影響性,再決定是否跟進國際的實施時間。
至於9號公報未來即是將所有金融資產分為三大項,即公允價值進損益表、公允價值進綜合損益表,另外就是攤銷後成本,同時分類方式嚴格,如股權類投資,企業可以指定放入公允價值進綜合損益項下,債券則是要確定是收取固定收益且必要時會出售,才能放入,且一投資就要指定分入項目,不能輕易更改,未實現利益也不能分配利益。證期局表示,現行金融業可自行決定重分類,債券分類動輒改來改去、定義不清,且很少持有到期,未來9號公報上路後,若要重分類,公司要舉證自家投資經營模式有重大改變,因此債券投資分類已不同,工程極大。(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