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波 發達集團專員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4-27 10:00

關貿業務跨兩岸 恐危及國安

自由時報 – 2014年4月27日 上午6:11
〔自由時報記者陳彥廷、張慧雯/綜合報導〕親民黨立委陳怡潔指出,日前遭爆接待廈門市委統戰部部長的「關貿網路公司」,不僅在國內承攬稅費電子收付轉帳系統、海空運通關系統、一般電子轉帳系統、金融共用安全系統、地政資訊查詢系統等,同時還到上海設立分公司,近日並與中國企業簽署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支付業務協議,恐衍生國安疑慮;與日前爆出戶役政系統爭議的資拓宏宇公司,簡直如出一轍。
關貿澄清 資料無洩密疑慮
針對立委的質疑,關貿發言人魏垚德指出,承攬稅費電子收付轉帳系統、海空運通關系統、一般電子轉帳系統、金融共用安全系統、地政資訊查詢系統等,關貿都只是協助建置系統而已,相關資料儲存在政府機關,並無洩密疑慮。
至於成立上海子公司,魏垚德表示,此舉主要是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協助台灣的商品出口至中國,而與對岸金融平台對接,也是為了使台灣出口商能快速便利取得貨款。電商平台實際是建置在台灣,由台灣的技術人員開發,並依國家法規與公司內控制度嚴格執行,絕無商業機密的國安顧慮。
陳怡潔指出,關貿網路一手掌握涉及國人個資、商業機密與國家重要資料的重要軟體系統,無論報稅、進出關等機密資料皆在其中;另一方面積極拓展兩岸市場、且又是上市公司,若中資有意透過轉投資掌握股權,花三億元(七%)就能取得一席董事參與經營,甚至花十五億餘元就能成為最大股東,進而取得我國重要資訊,根本易如反掌。
防不勝防 中資易掌握股權
陳怡潔表示,關貿網路由政府部門發起、成立,最大股東為官股,多承攬政府重要資訊系統的業務性質,與資拓宏宇極為類似;尤有甚者,資拓宏宇只是公開發行公司,關貿卻是上市公司,且依主管機關規定中資與外資持股無上限,透過公開市場就可取得股權,根本防不勝防。
陳怡潔更指出,關貿網路的客戶包括︰關稅總局、防檢局、國貿局、財稅資料中心、國產署等各大政府機關;各大房仲業、中國信託、第一銀行、台新商銀等各大金融業;京元電子、仁寶集團、英業達公司、裕隆集團、富士康集團、台塑集團等大企業。萬一資料遭中資掌握,後果非常嚴重。
陳怡潔認為,政府應該整體思考,關貿網路與資拓宏宇這種依特殊需求設立的半官方公司,該如何重新定位?它們以特權承包政府重要業務,同時又有對外發展的需求,一旦牽扯到國安與資安爭議,政府是否須考慮收回核心業務,由百分之百國營公司來做?否則就算沒有實際危險,依國人觀感而言,仍會產生恐懼。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