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2-11 07:08

不該被遺忘的世貿組織

2001年11月11日當世貿組織(WTO)部長會議採認台灣入會案,美國貿易代表佐立克、歐盟執委會委員拉米等人趨前向我代表團致賀之際,台灣十年入會談判的辛勞終於獲得回報,也終於使得台灣得以享有多邊貿易體制下的最惠國待遇。
台灣早在1990年即向世貿組織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提出入會申請,於1992年被接受,隨即展開漫長十年的雙邊、多邊談判,並著手因應市場開放可能帶來的衝擊,包括擴大開放汽車進口、解除稻米進口限制、菸酒公賣改制、服務市場開放、智慧財產權修訂及四千五百項農工產品的關稅調降。每個議題既是外貿問題也是產業問題,政府對外需爭取緩衝時間,對內需擬定因應策略,備極辛勞。
我國政府自退出聯合國,長期以來未能參與國際組織,因此把加入世貿組織視為加入經貿聯合國。當台灣加入這個「經貿聯合國」之後,政治人物志得意滿之狀溢於言表。但談判終究有得有失,在十年談判之間,難免引來民怨,當傳出美方擬採「棄米保豬」策略,將對豬、雜碎的開放要求更多一些,農民遂群起北上國貿局抗議;忽然又傳出政府有「棄車保農」之意,汽車業也揚言走上街頭去迎接我方主談代表。順了姑意逆了嫂意,談判之不易,於此可知。
如此漫漫十年歷經兩百餘場對外談判,動員行政、立法一切資源才加入的世貿組織(WTO),而今安在?我們的總統、行政院長,如今朝思暮想的全是跨太平洋戰略夥判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他們已忘卻了,或者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漫漫十年的入會談判,他們甚至不知道WTO這個多邊貿易組織到底帶給台灣哪些利益。他們自然也不明白:台灣該如何運用這個多邊貿易組織,來拓展台灣的經貿空間、訓練台灣的談判人才。
我們當然了解,WTO自西雅圖部長會議失敗後,多邊貿易自由化受挫,隨後雖重啟杜哈回合談判,但歷十年仍未獲共識,以此而言,決策當局致力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確有其必要,但過猶不及,當我們看到馬總統、江院長經常公開表示台灣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就會被邊緣化,這顯然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缺乏認識。台灣雖未加入TPP、RCEP,但拜WTO之賜,如今對美出口總額裡有75%是零關稅,對歐盟有57%是零關稅,且台灣出口最大宗的電子資訊產品,多數已享有免關稅待遇。
我們想提醒執政當局的是,請記得台灣是WTO的成員。WTO的杜哈回合談判雖未有明顯進展,但其商品貿易協定、服務貿易協定依然有效,政府不應忽視這個以九牛二虎之力、歷經漫長十年談判才加入的多邊貿易組織。非但不應忽視,而且應該朝思暮想如何運用這個多邊組織的力量,提升台灣的外貿空間及累積談判籌碼。
十多年前,政府高層經常以台灣如果加入WTO,即可與美、歐等國平起平坐自許,政府的宣傳說明上也明白指出,一旦加入世貿組織,將可以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增進競爭力,並讓企業界以更公平、合理及安全的條件進軍國外市場。惟如今加入已逾十年,決策者除了以加入經貿聯合國這個虛名沾沾自喜之外,究竟花多少心力在這上面?相較於前面十年費盡心力談判,入會後十餘年執政當局可謂毫無作為可言,徒令台灣只有入會之虛名耳。
為落實馬總統推動加入TPP、RCEP的主張,經濟部與外交部將於近期請駐外大使及經濟參事返國參訪及交流,以便於日後向駐在國宣傳介紹台灣自由化的規劃,爭取這些國家支持台灣參與談判。行政部門讓駐外單位了解政府決心自然是重要的,但是加入TPP、RCEP的論述為何?決策高層迄今依舊含混其詞。除了老是講邊緣化、自由經濟示範區預為接軌這些莫名其妙的話,仍無明確的論述,這與當年台灣加入WTO上下一致、條理分明的論述,實有天壤之別。在論述不明確,方向仍模糊的情況下,請回這些大使及經濟參事返國交流,意義不大。
我們籲請決策當局重視WTO,在這個全球最重要經貿組織裡多發揮影響力,多培養談判人才。雖說世貿組織杜哈回合談判屢屢觸礁,但去年底第九屆部長會議所促成的峇里島套案已有進展,估計套案中的「貿易便捷化協定」,可讓各國貿易成本減少10%~15%,對我國而言,這自然是一項好消息。由此亦可知,此一多邊貿易體系仍有主導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實力,不可漠視也不可遺忘。
多數國家在決定是否加入國際組織前,皆經過詳實的計算。瑞士與歐盟各國往來密切,但迄今仍未加入歐盟;而英國在歐元醞釀建立之際也堅拒加入,當年首相柴契爾夫人於下議院強調:「我們一旦把貨幣和預算的權利都交出去,我們的主權將所剩無幾了。」他們都選擇不加入,但有被邊緣化嗎?台灣有世貿組織而不知好好運用,該革新的行政效率仍淹沒在混亂的組織再造裡。如此而天天喊著加入TPP,不亦悲乎、不亦愚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