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超小隻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9-02 05:23

本周經濟指標/歐美回溫 我出口添利多

【經濟日報╱邱達生】2013.09.02 03:01 am
連續兩季的GDP年增率出現負成長,已符合經濟學對衰退的定義。
直到今年的第2季,歐元區相較於去年同期的經濟表現已經是連續六季負成長。
歐盟統計局(Eurostat)最近一次所公布的歐元區第2季經濟衰退0.7%,而歐元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德國與法國雖然在第1季雙雙出現成長萎縮,但第2季又同時回復到正成長的局面,分別是0.5%與0.3%的成長率。
在德、法兩國景氣回溫的拉抬下,歐洲的景氣衰退似乎有趨緩的跡象。如果以季增率來看,歐元區在今年第2季也已然恢復成長。
此外Markit在8月所公布的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更是連續兩個月超過50的臨界點,意味景氣轉向擴張。
而歐元區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在今年6月,由連續兩月的負數轉為正值,象徵工業生產活動由冷清轉趨活絡。
本周除將公布歐元區第2季成長率經過季節調整後的估計值外,也將發布歐元區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相關數值代表歐洲景氣是否持續朝向谷底翻身之途邁進。
然而即使出現谷底反彈,力道也不可能強勁,結構性失業問題將持續抑制歐元區的動能。
相對於歐元區在衰退陰霾中尋找曙光,美國的景氣復甦態勢是比較確定、顯著的。
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ISM)公布美國的2013年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5.4點,較6月指數上揚了4.5點。
另外ISM公布的2013年7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則為56 點,較6月指數上揚3.8點。
PMI與NMI雙雙呈現擴張格局,且處於指標上揚階段,表示美國經濟景氣復甦可望持續。
在美國的就業市場方面,7月失業率為7.4%,較6月再下滑0.2個百分點,是2008年12月以來的新低,
再者美國近期的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也呈現持續穩定減少。
美國勞動市場的回溫一向被視為本月聯準會可能縮減QE的充分條件,對我國以及其他出口導向經濟體而言,QE退場代表全球最大最終財貨消費市場的復甦,應該是一個頗為正面的消息。
近來國內因為內需市場需求不強,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處於低檔,因此歐美市場的需求回溫,即便樂觀程度有別,對我國的出口或接單亦屬相對利多。
(作者是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