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姜 發達公司顧問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4-10 14:36

惠譽降中國本幣債信評等 凸顯信貸風險升高

警鈴響起!惠譽降中國本幣債信評等 凸顯信貸風險升高 復甦威脅擴大
2013/04/10 12:45 鉅亨網 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信評公司惠譽(Fitch Ratings)周二(9日)調降中國長期本幣債信評等,《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這項下修政府公債關鍵評等的舉動,是迄今對這個全球第 2 大經濟體信貸過度膨脹的最明確警告。
惠譽將中國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等(IDR)從 AA- 調降至 A+,展望穩定,同時將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維持在 A+,認為中國充沛的外匯儲備仍能提供有力支撐;截至去年底,該國外匯儲備總額高達 3.387 兆美元。
儘管這回直接受影響的只有中國本土交易債券,而非在國際流通的外幣債券,因此預計對全球金融市場衝擊有限;然而,此舉卻凸顯出市場的長期擔憂正在升溫--中國銀行過度放款與影子金融不斷擴增,恐怕將對該經濟體的復甦造成極大威脅。
2008 年金融海嘯後,為透過各類大型工程提振經濟,中國地方政府大幅舉債而銀行也大動作降低放款門檻;惠譽與多位學者先前已多次,對中國信貸規模不斷膨脹提出警告。
惠譽周二強調,「中國金融穩定風險已經升高」;這也是 1997 年迄今,中國債信評等首次遭調降。
該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底中國銀行對私人企業的放款總額已相當於 GDP 的 135.7%,為所有新興經濟體中最高水準;若再將影子銀行放款納入計算,中國的總信貸規模可能已達 GDP 的 198%。
UBS(瑞銀)經濟學家 Wang Tao 表示,當信貸如此飛快增加,市場就會開始擔心資產配置不當與壞帳問題。
考量中國大型銀行皆為國營,一旦壞帳問題惡化,最終負擔恐怕還是會落到北京政府身上。
尤有甚至,惠譽也警告,隨著難以規範的影子銀行規模不斷擴大,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也在擴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