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堂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1-18 18:53

先探/透視中美實巨額私募-金鷹商貿王恒解密

先探/透視中美實巨額私募-金鷹商貿王恒解密
2012/11/15 20:13
回顧台灣「借殼」歷史,很少有身價超過千億的企業主會循此管道入主上市櫃公司,並找來許多知名富豪共襄盛舉,金鷹集團董事長王恒大概是第一人,因此也讓中美實的未來充滿許多想像空間。
一個身價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富豪,為何會看上一家連續六年虧損的公司,想必許多人心中都充滿疑問。在資本市場裡,中美實就是那個幸運兒,而名列《Forbes》全美富豪排行榜第一○八名的金鷹商貿集團(以下簡稱金鷹)董事長王恒,則是那位點石成金的大亨。
出身金融世家美國創業成功
約略估算,王恒身價至少有一二○○億元左右,在美國的華人社會中,排名僅次於擁有NBA洛杉磯湖人隊(Lakers)五%股權的華裔生技企業家黃馨祥(四七名),並遙遙領先香港知名貿易商利豐集團總裁馮國經(一四二名),以及第一七○名的金士頓科技創辦人杜紀川和孫大衛等人。
王恒出身於金融世家,父親曾任廣州銀行行長及台灣銀行投資管理部主管,大陸淪陷之後,一家先遷居至香港,後來在王恒十歲時,又移居到台灣,大學畢業之後,前往美國求學及發展,靠著從事房地產及經營酒店,賺到人生第一桶金。隨後,以精準的眼光及獨特的手法,趁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一舉將個人的財富推向世界級水平。
百貨、地產雙管齊下
雖然有媒體戲稱王恒為「百貨王」,但「地產開發」始終是王恒在中國投資的主軸。因為如此,金鷹旗下的二八家百貨公司,若依樓地板面積計算,有高達五八‧三%均是自有物業。
此舉雖然會讓短期的展店速度產生不利影響,但若將時間拉長,隨著租金的上揚,這種營運模式反而會優於純靠租賃擴張的營運模式。
選擇上述獨特的營運模式,充分展現王恒對於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相當瞭解,知道投資者的偏好。然就金鷹(03308.HK)近年的營收及獲利表現來看,兩項營運指標大多維持成長步伐,顯示王恒不單會買地、養地,經營百貨也有一套。
據了解,王恒在二線城市投資的百貨商城,通常兩年內就可以達到損益兩平,至於三、四線城市則更快,有些一年就可達成損益兩平。
金鷹自我定位為中高檔百貨,在百貨業突出的經營表現,連素有「歐洲股神」、「英國巴菲特」之稱的富達國際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也曾公開點名稱許。
安東尼波頓表示,金鷹是他接觸過的百貨連鎖公司中最佳的一間。
展現更上一層樓的雄心壯志
過去一、二年,金鷹積極與台灣的正崴、PayEasy等公司合作設櫃,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將正崴旗下的Studio A導入金鷹設櫃。
正崴與金鷹的合作是起緣於二○一一年九月,不知道是否因為這層關係,讓王恒興起入股晶實科技的念頭,中美實在今年就收購晶實科技大股東LPI百分之百的股權。
以王恒的身價及地位,加上金鷹已經在香港上市,集團已有籌資的管道,為何還會看上中美實,用小公司慣用的「借殼」手法取得經營權。
然而,更令人納悶的是,金鷹雖貴為中美實第一大股東,於今年私募之後擁有三八‧四三%股權,但僅在董監席次之中,擁有一席的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王恒家族近期一方面降低對金鷹的持股、一方面增持對春天百貨(00331.HK)的持股,似乎有意藉由購併方式擴張百貨經營版圖,顯示王恒僅管已年逾六四歲,但仍有更上一層樓的雄心壯志。
對中美實的股東來說,或許可正面看待此事的發展,此事至少表示王恒對中美實的「加持」,暫時不會罷手,或許好戲還在後頭。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