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弟 發達公司副總
-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11-07-01 10:20
後QE時代,我們該如何因應?
雖然不少投資人認為QE2的結束可能拖累經濟復甦,導致市場大幅盤整,但是我們相信這個影響將會極低。目前的市況已經與2010年夏季第一波量化寬鬆措施結束時極為不同。貸款標準已較當時顯著放寬,商業及消費貸款市場持續成長。
此外,與當時貨幣成長放緩不同,目前貨幣增加正在加速。在此情況下,加上整體環境改善以及經濟持續成長的能力增強,相信QE2的結束基本上不會帶來重大影響。 美國聯邦赤字的爭議以及美國公債逼近債務上限引發投資人憂慮。事實上,有關爭議在華府存在較多政治表演成份,讓不明朗因素及潛在風險進一步凸顯,但相信美國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債務上限問題的真正解決方案可能不理想,但應能達成某種妥協,相信民主黨被迫提高開支削減幅度,共和黨也須作出若干妥協。 赤字及支出水準的爭議顯然不會隨著有關債務上限的爭議而結束,可以預見的是,上述問題將會成為2012年選戰的熱點議題。
在QE2結束後,聯準會將凍結其既有的資產規模,不會另外增加貨幣供給來挹注債券市場,也就是說不會有下一階段的量化寬鬆﹝QE3﹞。然而,聯準會仍將持續運用到期的房貸抵押債券以及公債來進行投資,使得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維持在2.6兆美元左右。
另外,聯準會亦調降了2011年經濟成長的預估值,由一月份的3.4~3.9%調整至3.1~3.3%,由於經濟復甦力道較弱,而短期內聯準會亦不致升息,美元走勢因此持續疲弱。
在市場不確定因素下降,資金持續寬鬆的大環境下,全球風險性資產將有足夠的資金來推動向上揚升。特別是成長力道強勁的新興國家股市,例如中國以及印度,將反映其基本面而逐步走高。另一方面,原物料相關的投資除了反映需求的成長,在美元走跌的過程中,亦將受惠於金融面的效應,也是中長線令人期待的投資標的。
若把時間拉長,觀察1980年以來,在礦業市場中,礦業公司投注在探勘的費用與能開挖到的礦脈比較可以發現,自2003年以來,雖然投入開採的費用持續增加,但是能發掘到的新礦產相對1997年以前卻大幅減少,這顯示,礦產的開採難度愈來愈高。
不少礦業公司於是思考,若挖掘礦產的難度這麼高,若透過併購,或許也是能較快速擴大營運規模的一種方式。
不過,併購也不是要買就有。
由於礦產價格近年持續上漲,讓併購的成本愈來愈高,也讓併購案的成交難度提高,於是,為了加速併購,部分礦業公司開始瞄準中小型、生產單一礦產的中小型礦業公司為重點併購目標,希望在縮小併購規模的方式下,提高成交率。
除了在礦業的供給面,因為挖掘礦脈與併購的難度拉高,可能壓抑供給量的增長幅度,另外,在需求方面,雖然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仍有疑慮,特別是美國或者歐洲的經濟復甦進度,或許會落後預期,不過,若比較1960年來以來,美國及中國對原物料的需求占全球需求的分別比重變化來看,中國正快速彌補美國對原物料需求占全球比重下滑的空缺。
雖然礦業市場在經歷這幾年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市場規模逐漸變大,不過,若與其他產業相較,目前仍具投資價值,加上不論在供給或者需求的基本面仍未脫離供給吃緊的格局,顯示礦業的長線成長潛力仍在。
股市、礦業是金融市場要角
基礎建設及蓋大樓所需或者製造汽車所需的鋼鐵、銅;用來提煉鋼鐵的鐵礦砂與煤;甚至作為汽車觸媒轉換器的白金,這些原物料的需求,都很難有休止的一天。
問題是,因為經歷二○○八年金融風暴,全球多家礦業公司為了能在風暴中度過財務危機,只能以減產因應當時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但是,當需求再起,礦業公司卻無法立即開出大量供給來即時因應,因為挖掘足夠的礦產,必須需時甚久。
以銅、鐵礦砂為例,多家券商共同預估,至少在未來三年內,供需失衡的情況難以改善。
超級循環來臨,來自股市的報酬預料將優於債券及現金,原物料市場中則以礦業相關類股與經濟持續成長有高度連動,在下一波的循環裡,或許該是思考及調整投資布局來因應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