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5-14 18:43

工安就在細節裡 台塑「魚骨理論」省過頭了?

台塑 (1301) 六輕暗夜又傳大火,一年內麥寮六輕廠、南亞嘉義二廠的四把火讓台塑總裁王文淵忙於為企業形象「滅火」,去年11月七人小組更罕見同時出面,信心喊話祭出「高規格工安維護」,這次王文淵更在第一時間親自向社會大眾和雲林縣民致上「最深的歉意」,但王總裁一再的道歉,似乎彰顯出解決工安成效不彰的問題。
而經濟部也表示,近一年專家體檢結果指出,台塑六輕確實仍存在消防安全設備有瑕疵,現場啟動設備困難,管線也有老舊的問題,看得出平常檢查恐還不夠詳細。
此外,工安意外發生時間點也集中在假日和晚上,顯示假日工安人力調度配置有疏失,加上對外包人力管理不足,也是造成工安漏洞的原因之一。外界因此推論,台塑集團接連不斷的工安意外,有很大程度是與降低成本考量有關係。
從經濟部長施顏祥所言「應效法國際大廠杜邦,有潛在的工安危險,就決不輕易營運」,工業局長杜紫軍所謂,「一隻恐龍打到頭,傳達到腳,是需要一點時間」。這兩句話其實相互呼應,也頗值得玩味。
身為台灣塑化產業龍頭,台塑集團在財力、專業度上是有目共睹,高規格工安執行絕對不成問題。雖然台塑不斷端出各項所費不貲的高規格工安措施,但也不難發現,台塑營運仍不脫創辦人王永慶時代的「魚骨理論」:一魚要多吃,發揮縱效,魚骨魚肉片片都要剖析,每滴油和每克原料也要細細精算,以極少量的投資,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而工安維護若也依循此模式進行,只著眼於成本節省,面對無處不在的工安意外,恐怕就難以處處周延。
套句鴻海集團員工奉為圭臬的標語--「魔鬼就在細節裡」,事實上,工安也在細節裡,以此觀察台塑六輕的四把火,燒出了台塑工安漏洞就在細節裡,而工安問題的背後更揭示出了台塑集團的企業特色,當「勤勞僕實」落實成營運管理後,一切講求精省成本,若將工安維護的成本都精省,最後可能就是「省小失大」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