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馬刺 發達公司主任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1-03-23 09:04

輻射食品話你知

食用含放射性物質食品的後果:
■ 輻射物質會留在人體,並持續釋出輻射。「碘-131」在人體的輻射量於8天內降低一半;「銫-137」輻射量需時30年才降低一半,會長期殘留泥土影響農作物,但銫進入人體後大部分會排出。
暫定輻射限額的定義:
■ 暫定限額指持續一年每日進食以下輻射食品會損害健康,例如增加致癌機會,包括一公升奶類產品、2公升水、100克葉菜或其他蔬菜。專家指就算意外地一次過進食含100倍暫定限額輻射的食品,也不會對健康構成影響,但不代表可隨意進食超出暫定限額的食品。
放射性物質如何依附食品:
■ 放射性物質「碘」及「銫」隨風飄散,依附在菠菜等葉菜表面,摘去外葉沖洗能減低輻射量。輻射物質亦會停留在泥土表面,但短期對根莖類蔬菜影響輕微。牛隻進食受污染糧水,牛奶會被測出輻射。
輻射測試方法:
■ 以茨城縣為例,政府採集北部靠近福島核電站的稻米、蔬菜及海鮮等樣本,厚生勞動省建議地方政府沖洗作測試,輻射水平會接近進食前的狀態。
放射性物質對兒童的影響:
■ 兒童對輻射反應較成年人敏感得多。兒童進食受輻射污染食品後,會有20%「碘」留在體內,一般成年人只有7%。 ■日本《讀賣新聞》
==============
輻照食品≠輻射食品
不少人在超市選購食品,發現某些包裝上印有“輻照食品”的綠色標籤和中文說明,覺得很納悶:輻照食品會不會是有輻射的食品?它和普通食物有什麼不同?如果長期食用會不會影響健康?
醫學指導/國家農業部輻照產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專家王鋒、哈益明
輻照其實是一種滅菌方式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利用游離輻射照射,可以使食物產生化學、生物或物理效應,達到抑制發芽、殺蟲滅菌、防腐保鮮等目的。用這種方式處理過的食品,就是“輻照食品”。
上世紀50年代,國外就開始應用這項技術,對穀物豆類、新鮮水果蔬菜、乾果果脯、脫水蔬菜、香辛料等6大類食品也公佈有輻照衛生標準。可是,很多消費者至今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看到“輻照”兩字,就對食品的安全性存有疑慮。
其實,輻照處理是一種很好的殺菌方式,能讓食品保存較長時間。與人們習慣的傳統“滅菌”方法相比,輻照滅菌有哪些特色呢?
深層滅菌:輻照不僅可以殺死食品表面的病原菌,還可以殺死食物深層的致病菌,提高衛生品質,防止由於食品黴爛變質造成的損失,而且滅菌過程快速、均勻。
獨特的“冷加工”:一些食物用傳統的加熱方法消毒,會失去原有的風味、芳香,而輻照處理後,幾乎沒有溫度變化(變化幅度小於2℃)。
節約能源:與傳統的冷藏和巴氏消毒相比,可以節約能源70%~90%。
方法簡便:食品可以先經過包裝或罐裝密封後,再進行輻照殺菌處理,避免了包裝時造成的二次污染。
營養成分流失少
有些人擔心,食物經過“輻照”後,營養成分會大量流失。經過科學分析證明,輻照食品所引起的營養成分的變化,遠遠小於加熱蒸煮、煎炒等方式。
人們可以通過食物營養素在體內的利用率,綜合評價其營養價值。比如,未經輻照的蛋白質利用率為85.9%,輻照後為87.2%;未經輻照的脂肪利用率為93.3%,輻照後為94.1%;未經輻照的碳水化合物利用率為87.2%,輻照後為87.9%。可見,經過輻照處理,食物的營養價值均有所提高。
一般地說,食物烹飪後會造成維生素流失。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葉酸等水溶性維生素,經加熱或輻照處理,存留的維生素基本相同;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脂溶性維生素,輻照後存留的維生素比加熱後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劑量輻照還是會對食品的風味、顏色等品質產生影響的。
輻照食品安全嗎
世界衛生組織曾兩次發表聲明指出,遵循一定程序劑量的輻照食品是安全的。輻照滅菌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沒有化學殘留。滅菌過程中,食品只是獲得射線的能量,並不直接接觸放射源,因此,不會出現人們害怕的“放射性殘留”,更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只要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檢驗合格的輻射食品,對健康不會造成危害,可以放心食用。
不過,應當注意膳食平衡,長期食用單一種類的輻照食品,同樣存在健康風險。
怎樣識別輻照食品
輻照處理食品主要用於抑制大蒜發芽,胡椒粉等香辛料和香蔥、胡蘿蔔等脫水蔬菜的殺菌,穀物、豆類的殺蟲,乾果、果脯的滅蟲防黴,消滅冷凍冷藏肉類、熟肉製品和水產品的病原菌,以及延長新鮮水果、蔬菜的貯藏貨架期等。
由於輻照食物口味基本不會改變,感觀上也與一般食品沒什麼兩樣,人們僅憑肉眼無法分清輻照食品與非輻照食品。因此,國家強制規定,經游離輻射照射後的食品,必須在包裝上加貼標識及中文解釋。人們在購物時可以查看包裝上的提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