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2-19 22:08

四十五、法句譬喻經——愛身品之二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1-02-24 11:25 編輯
hCvofr11Mqo&NR=1&feature=fvwp&autoplay=1
四十五、法句譬喻經——愛身品之二
經文︰
『昔佛在舍衛國,有五百婆羅門,常求佛便,欲誹謗之。佛三達之智,普見人心,愍欲度之。其果未熟,因緣未到。一切罪福,欲來至時,自作因緣,而迎罪福。此諸梵志,宿有微福,應當得度。福德牽之,自作方宜。
五百梵志,自共議言︰當使屠兒,殺生請佛,及諸眾僧,佛必受請,讚歎屠兒,吾等便前,而共譏之。於是屠兒,為之請佛,佛即受請,告屠兒言︰果熟自墮,福熟自度,屠兒還歸,供設飯食。佛將諸弟子,到屠兒村中,至檀越舍,梵志大小,皆共歡喜︰今日乃得佛之便耳。若當讚檀越福德者,當以其前後殺生作罪,持用譏之︰佛若當說其由來之罪者,當以今日之福難之。二宜之中,今日乃得佛便耳。
佛到即坐,行水下食。於是世尊,觀察眾心,應有度者,即出舌覆面舐耳,放大光明,照一城內。即以梵聲,說偈呪(ㄓㄡˋ)願︰如真人教,以道活身,愚者嫉之,見而為惡;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佛說偈已,五百梵志,意自開解。即前禮佛,五體投地,叉手白佛言︰頑愚不及,未達聖訓。唯願愍育,得為沙門。佛即聽受,皆為沙門,村人大小,見佛變化,莫不歡欣,皆得道迹,稱之賢聖,無復屠兒之名。佛食畢訖,即還精舍。』
白話解釋︰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說法時,有五百位婆羅門教徒,時常在佛陀日常生活中挑剔小毛病,想藉口誹謗佛陀。
佛陀以神通力,看到這是一般人的嫉妒心態,很悲愍他們,就想趁此機會來度他們入佛門,只是因為一時果報未成熟,因緣還不到。只要罪福的的果成熟,因緣
本是自作自受,自然罪福的果報便會瓜熟蒂落,不必強求。
這五百位梵志,前世都有多少的福報,得度的緣份應該到了。由他們宿世微細福報力量的牽引,冥冥之中自然有因緣來安排一切。

這五百位的梵志,想要陷害佛陀於不義,他們有一天在一起商量說︰我們設法找一位殺豬殺羊的屠夫,來請佛和諸比丘應供,佛陀一定會接受邀請,佛陀必定會讚歎屠夫能改邪歸正,我們在那時候再乘機會上前,來諷刺佛陀。
因此他們找一位屠夫,去替他們請佛應供,佛陀接受邀請時,向屠夫說︰事事有果,熟必蒂落,福報成熟,也會自度,屠兒啊!你趕快回家,準備飯食吧!
然後佛陀便率領眾弟子們,到屠夫的村裏,進入施主的家宅。此時那五百位的大小梵志,都暗中高興死了。他們背後商量︰今日可以抓到佛陀的毛病了!如果佛陀讚美施主供齋的福德時,就提出那位屠夫前前後後殺生造罪很多年,來反駁諷刺他;如果佛陀要解說那位屠夫殺生造罪的前因與日後果報,我們就以今天屠夫已受到的福報來難他。這兩條方案,隨宜使用,今天就可以抓到佛陀的把柄了。
佛陀到了齋食的會場,便受邀請入座,飯前行水以後,便開始用齋飯。
此時世尊便以神通力觀察各人心中所想的一切。已明白會中有應得度的人,當時便伸出廣長舌相,蓋覆整面面孔,又用舌頭舐覆雙耳。一面放射金色光明,照耀全城。
佛陀同時以清遠、和雅、深宏的梵音之聲,說了下面的偈語,為施主祝福︰如受真人教導,以道為食養身,愚人心懷嫉妒,見善生瞋造惡;造惡必得惡果,猶如種植苦種,造惡必受罪愆,作善自受福報;等到果報成熟,彼此不能抵銷,為善自得善果,亦如種值甜苗。
佛陀說完偈之後,這五百位梵志,心開意解,就上前禮佛,五體投地,然後合掌向佛陀說︰我們真是太愚昧了,不能通達佛陀的教誨,只望佛陀憐愍栽培,度我們出家為沙門!佛陀就接受他們出家為沙門,村中大大小小的人,見佛陀神通變化莫測,無不歡喜萬分,也都因此得了法味,這村莊的人,自從此後便以賢聖為榜樣,也無人再做屠夫。佛陀齋食完畢,便回到精舍休息!』
◎◎
佛經云︰『若一惡言毀沙門,當墮泥犁受極苦;從地獄出得人身,即招盲聾瘖啞報。』
佛經云︰『死時眷屬不隨去,但隨自作眾業行;罪報逼逐於己身,彼時誰為我分受。』
《讀後感想》︰
世間三大障︰貪名(利)、我慢、嫉妒。
文中的五百婆羅門教徒因嫉妒而起誹謗佛陀之心。
六祖惠能說︰「真正修行者,不見他人過。」
縱使別人真有缺失,何必沾沾自喜利用這個來誹謗他人。
學習別人優點,別人缺點能勸則勸,若是不能勸,個人造業個人擔,以此警惕自己別犯同樣的錯。
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都知之甚詳,問題是我們都一知半解。
如嵩法師對『一知半解』下了這樣的解釋︰「嘴巴懂,不是心懂,不是行為懂。」
再分享一則如嵩法師的開示︰
如嵩法師說︰「眾生習氣分根本習氣、枝末習氣,習氣不是一朝一夕所形
成的。
根本習氣︰障礙眾生生死輪迴的即是,如貪、瞋、癡…等。
枝末習氣︰比較微細的,如不喜歡吃飯,喜吃麵…等,這種
執著不影響生死輪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