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4:26

路透專欄作家表示,稀土VS晶片不管誰佔上風,皆存在其他壓力點,這些領域之間的相互依賴需要幾十年才能消除。(美聯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中目前正陷入緊張的對峙局面,而稀土與晶片的交換,讓兩國的敵對態勢得到了抑制,然究竟誰更勝一籌?路透專欄作家一語道破,不管誰佔上風,皆存在其他壓力點,如美可能會限制飛機零件等其他高科技產品,或實施金融制裁,而中國則可能加大對蘋果等企業的打擊力道,以及輝達在中國運作,正如晶片和稀土一樣,這些領域之間的相互依賴需要幾十年才能消除,而這些共同的痛點,可以作為貿易摩擦的熔斷器。
路透專欄作家麥克(Robyn Mak)指出,究竟哪個局面會持續更久:中國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壟斷,還是美國主導的先進晶片的控制?答案將決定未來幾年北京和華盛頓的關係。
乍一看,美國贏得這場競賽的幾率相當大,華為的半導體進展似乎停滯不前,因為它在設計、設備、精密工具和軟體方面面臨許多技術瓶頸,這些瓶頸不可替代,而且主要由美國、日本、荷蘭和韓國的供應商控制。由於無法取得艾司摩爾(ASML)的曝光機製造能力,華為的半導體業務也面臨困境,例如,在高階曝光機方面,中國晶片製造商不太可能生產出比 7奈米處理器更先進的產品,而台積電早在 2018 年就已商業化,要趕上,就需要整個供應鏈同步實現技術飛躍。
即使華為克服了這些障礙,也無法保證能夠跟上輝達的尖端技術,這輝達最新晶片性能可望比上一代產品提升2.5倍,甚至讓曾經佔據主導地位的英特爾等競爭對手也望塵莫及。
相較之下,中國在稀土加工領域的壟斷地位,其佔據全球90%的分離和精煉產能,以及類似比例的永久磁鐵生產,似乎更容易受到挑戰。因稀土技術已成熟,相關技術已在海外存在,儘管規模不如中國。澳洲、馬來西亞、日本和歐盟等國正在擴大稀土精煉產能和永久磁鐵生產。
然而,克服財務和環境障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鑑於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中所佔的比重,西方政府可能需要為更多種類的關鍵礦產設定底價,並撥出更多資金。
然而,即使一方佔了上風,也存在其他壓力點,麥克認為,美國可能會限制飛機零件等其他高科技產品,或實施金融制裁,而中國則可能加大對蘋果等企業的打擊力道,以及輝達在中國運作。正如晶片和稀土一樣,這些領域之間的相互依賴也需要幾十年才能消除。但至少,這些共同的痛點可以作為貿易摩擦的熔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