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5:23

《經濟學人》認為,美國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反而逼得各國尋找替代市場、結盟對抗華府。(資料照,歐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想靠「關稅戰」重塑全球貿易秩序,把美國重新推上世界中心,恐怕打錯算盤。《經濟學人》直言,美國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反而逼得各國尋找替代市場、結盟對抗華府。最終最大贏家或許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稱之為「川普回合」(Trump Round)的貿易談判,旨在重申美國的主導地位。白宮的賭注是,瓦解曾經由世界貿易組織(WTO)監管的舊秩序,將迎來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新秩序。
然而,川普表現得彷彿美國依然是世界貿易的軸心,卻可能加速權力轉移到別處。報導指出,如今,全球最大市場的美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已不如以往,本世紀初,美國占全球進口額的5分之1,現在只剩8分之1,即便各國與川普達成關稅協議以確保市場准入,但他們也同時在尋求替代方案。正如一位南韓官員所言「第一步是向美國讓步,第二步就是尋找其他出路。」
報導指出,世界各國正在以各種方法迴避舊經濟秩序的終結,有的以補貼和保護主義支撐本土企業,有的正在開拓新市場,還有一些更大膽的國家則正在結盟,以對抗美國的影響力,對許多國家而言,選擇並不是單純在「服從華府」或「霍布斯主義」(Hobbesian,意旨無限制的、自私、而野蠻的競爭情況)之間,而是在「短期補救」與「長期替代」之間取捨。
鑑於川普對關稅的偏好,再加上關稅可能會在他卸任後持續實施,向貿易戰受害者提供補貼可能會浪費資金並扭曲市場。像是巴西推出了一項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27億元)的信貸計畫,措施包括免稅期和國家擔保採購,加拿大也採取了類似策略,承諾提供近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5億元)支援其木材業。其他國家則採取更直接的手段,加拿大與日本對金屬進口加徵新關稅,與此同時,印度加倍推動「印度製造」。
更有前景的做法是另尋新市場。從亞洲到非洲,政府正透過出口基金與激勵措施推動企業走向海外。新加坡與南韓便資助中小企業前往南亞、中東與墨西哥尋找機會。部分貿易已經開始轉向。南非農民出口更多農產品至中國,並敦促歐盟放寬柑橘檢疫規範。
最具影響力的則是新聯盟的形成。隨著美國愈來愈不可靠,美國在《美墨加協定》下的兩個鄰國與貿易夥伴,加拿大與墨西哥關係日益密切。
報導指出,最大贏家或許是中國。自2015年以來,中國對全球南方的出口已翻倍,如今它對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與中東的出口額,已超過對美國與西歐的出口。今年7月,即便對美出口大幅下滑,中國整體出口仍比去年同期成長7%,川普的關稅反而深化了這些聯繫。
今年6月,習近平承諾取消幾乎所有對非洲的進口關稅,他積極出席拉丁美洲與東南亞的領導人峰會。中國與東協正在修訂自由貿易協定,預計年底前獲得批准。與印度的關係也在回暖。川普原本想把美國置於世界貿易的中心,事情卻完全不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