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07:04

中國近期又打起割喉價格戰,再次引發外界對中國汽車產能內捲(過度競爭)延伸至全球化的關注,恐進一步對全球車價產生壓力。(法新社)
關稅壓力 讓消費者選擇觀望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車市受到關稅、貨物稅政策不明影響,買氣相當低迷,車商因此祭出多項優惠措施,希望能激勵買氣,而全球主要汽車市場也出現類似狀況,整體成長乏力,光是去年2024年的全球汽車銷量,就遠低於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水準,受多種不確定性因素高漲影響,全球汽車市場在2025年全年恐將持續呈現低度成長,這讓多家汽車製造商將繼續面臨壓力,再加上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近期又打起割喉價格戰,再次引發外界對中國汽車產能過度競爭延伸至全球化的關注,恐進一步對全球車價產生壓力,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
從美國車市觀察,就可看出買氣降溫趨勢,根據 J.D. Power 與 GlobalData 在6月25日公布的數據,2025年6月的新車總銷量預估將達124萬7900 輛,較 2024 年 6 月成長 2.5%,不考慮銷售天數的話,實際銷量是比去年減少5.4%。
而美國2025年上半年新車總銷量預估為776萬6800 輛,只比去年同期成長0.4%。其中第2季銷量預估為418萬4000輛,年增2.5%。
不過J.D. Power 數據與分析部總裁金恩(Thomas King)解釋,雖然數據顯示美國車市6月銷售相對低迷,銷售速度為過去12個月來最低,但可能無法反映真實狀況,首先是去年基期偏低,其次是消費者預期川普關稅恐讓汽車漲價,因此3、4月現了「提前購車潮」,所以6月銷量低於實際汽車需求水準。最後是關稅給製造商帶來的成本壓力,導致折扣縮水,讓部分尋求更優惠價格的買家選擇延後購車。
據美國考克斯汽車(Cox Automotive)數據,美國2025年6月新車平均交易價格為4萬8699美元(約142萬元新台幣),低於2022年12月出現的4萬9929美元高點(約145萬元新台幣)。

美國2025年上半年新車總銷量預估為776萬6800 輛,只比去年同期成長0.4%。(歐新社)
中國近2年來的汽車平均售價 已下跌19%
在中國汽車市場部分,儘管2025年1月至5月,中國汽車國內銷售達1025.8萬輛,年增長11.7%;5月單月國內銷量則達213.5萬輛,月增3%,年增10.3%,出現強勁增長趨勢,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削價競爭帶動的,這些中國車廠近期再度發動的價格戰已經殺到見骨,就連中國政府都對此感到焦慮。
《經濟學人》今年6月報導指出,中國最大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5月底宣布要大幅下調22款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車型的售價,引發市場震撼。如今比亞迪最便宜車款「海鷗」的起售價,已下降至5萬5800元人民幣(約22.8萬元新台幣),比起2年前上市時的建議售價7萬3800元(約30.1萬元新台幣)降價了4分之1,這個最新的降價舉動,引發中國官方對中國車市「價格能跌多低」的擔憂。
對此,中國工信部警告「價格戰可以說是沒有贏家也沒有未來」,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整治力道,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中共官媒《人民日報》也發文指出,低價格低品質的產品,可能損害「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
野村證券(Nomura)今年5月在報告中,引述了中國機構「汽車之家研究院」的資料,發現中國近2年來的汽車平均售價,已下跌約19%,至人民幣16.5萬元(約67.46萬元新台幣)。當中,油電混合車或增程式車輛降幅最大,平均降價27%,其次是純電動車的21%,以及燃油車的18%。
報導指出,這波中國官方言論,正是中國高層開始打擊企業與地方政府之間無效率、內耗式的競爭行為。這種競爭導致產能過剩、利潤下滑。根據研究公司 Jato Dynamics 的數據,目前中國境內有多達 115 個電動車品牌。但真正有盈利能力、預計能在未來存活下來的,只有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少數幾家。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的產銷數據看起來亮眼,但事實上,中國車廠卻沒賺到多少錢。(美聯社)
比亞迪在歐洲攻城撂地
因此儘管中國汽車市場的產銷數據看起來亮眼,但事實上,中國車廠卻沒賺到多少錢,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汽車業2024年利潤率下降至4.3%,遠低於整體工業企業的5.4%,2025年第1季利潤率持續下滑,僅剩3.9%,等於是「越賣越虧」。
《經濟學人》認為,隨著中國國內市場日益艱困,中國電動車出口預料將加速成長。雖然目前這場價格戰在中國最為激烈,但其影響恐怕將波及全球。對消費者來講,或許能享有更便宜的電動車,但對於已經擔憂中國產能過剩輸出本國市場的各國政府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更多貿易摩擦勢所難免。
這從歐洲在今年1月至5月的新車註冊量就可看出端倪,據Jato Dynamics 對 28 個歐洲市場的統計,歐洲新車市場在 2025 年 5 月的掛牌量年增 2.5%,總計註冊新車 110萬7517 輛,2025 年1月至5月的累計註冊量達 553萬5831 輛,較 2024 年同期微幅成長 0.7%。
根據最新的5月數據,一系列中國品牌已成為歐盟汽車市場的增長主力。中國車廠在5月於歐洲地區共計註冊 6萬5808 輛新車,占該區總銷量的 5.9%。這表示,中國品牌的市佔率已從 2024 年同期的 2.9% 翻倍。
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比亞迪在4月於歐洲銷售7231輛純電動車,首度超越特斯拉,成為歐洲純電動車市場的霸主,儘管5月落後給特斯拉降到第2名,但其實和特斯拉的差距僅有40輛,而比亞迪5月在歐洲銷量的年增率高達 397%,增幅十分驚人。
JATO Dynamics 全球分析師穆紐茲(Felipe Munoz)指出:「儘管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中國品牌在歐洲的銷售依然持續強勁增長。這股動能,部分來自中國車廠推動替代動力系統,例如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與全混合動力車(HEV),進入歐洲市場。」
另外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資料,截至2025年5月,純電動車在歐盟市場的占比已達 15.4%,較 2024 年同期的 12.1% 有顯著成長,顯示出電動化轉型加速。油電混合車市佔率則是35.1%。至於傳統汽油與柴油車的合併市佔率則是 38.1%,從2024 年同期的 48.5%出現明顯下滑,顯示傳統燃油車正在快速被新能源車型取代。

在歐洲市場上,傳統燃油車正在快速被新能源車型取代。(法新社)